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生命之线》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5


【课题】:《生命之线》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
2.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 展示一组高山雪景、登山图片
2. 播放一段《垂直极限》影片视频
二. 理清全文梗概,明了插叙的运用
1. 事件?   写了几次?
   &
61664;登山运动   两次 
2. 时间?  人物?
   &
61664;     第一次:1985年   “我”与西蒙

          第二次:1992年   “我”与马尔
3. 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
&
61664;第二次        插叙
4. 插入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应有必要的什么句子?在文中找出
&
61664;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三. 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1. 同桌讨论: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
&
61664;显示表格
  注:填空部分后显示
次序 同 异
合作伙伴 对同伴的态度、行为 结果
第一次 遭遇险情
生死考验 西蒙 砍断绳索 栽入冰隙
第二次 马尔 救助、劝慰 最终得救
2. 小组讨论:马尔的形象
要求:找出文中具体词、句来体会
&
61664;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
3. 明确插叙的作用?
&
61664;形成对比,突出
四. 把握主旨,归纳总结
1. 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
61664; 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深层——精神之线:     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

                              登山人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
2. 找出全文的总括句
&
61664;“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3. 朗读第10、14、15节
之后,总结:患难见真情
五.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同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有着这样的生命之线。
             从生活、阅读材料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
61664;如:东方绿舟“勇敢者道路”活动中的经历、感受
2.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面对逆境,战胜逆境”的名言资料
(1)上台投影   (2)背诵     (3)贴于墙上
六.    结尾:情感升华,作业布置
    1.听、唱歌曲——周华健的《朋友》
    2.作业(二选一): 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 2).现实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附录:                    板书设计

                                生命之线
乔.辛普森
           表层——物质之线
含义                          互助精神
           深层——精神之线      
                                韧性精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生命之线》教学设计4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2
《生命之线》评课稿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
《生命之线》练习题
《生命之线》ppt课件2
《生命之线》读后感
《生命之线》ppt课件1
《生命之线》教案3
《生命之线》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