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练习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0



练习测试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逶迤 w7i y0         y1
B岿 ku9             峥嵘 zh5ng l$ng
C p6ng           zh@
D d!              同舟共 j!
2.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②顺应时机而产生。                              
③气势盛大的样子。                              
④凭借自己的强大欺凌弱小。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4.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使之成为一段逻辑严密的文字。
①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②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
③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④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GN0007.TXT/PGN>
⑥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⑦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可以证明的论点是: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我们党执政以后才成为事实,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    ]
A.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
B.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D.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阅读理解
 
(Ⅰ)
 
①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②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⑥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⑦□□□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PGN0008.TXT/PGN>导,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⑧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⑨全党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⑩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1.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折(      新(   
2.第⑦句“□”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⑥句中加粗“这”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论证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⑩句中三个加粗“不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7.用“‖”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
                 
 
(Ⅱ)
 
①解放思想,要有丰富的知识。有的同志思想僵化,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条,是懒于学习,孤陋寡闻
②宋朝朱熹写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潭死水,没有新流注入,便会发臭;一个人闭目塞听,不学习新知识,思想就会僵化。要使我们的头脑“清如许”,使思想新鲜活跃,就应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一个对四化建设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要勤奋学习革命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③如果口喊解放思想,而懒于学习,思想决不能真正解放。古人云:“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学习,必然因无知而迟钝,因少见而多怪。这种人就如井底之蛙,任你怎样海阔天空,他总是不相信的。</PGN0009.TXT/PGN>
④有些人解放思想的勇气是有的,只是勤奋学习的劲头不足。这种人满足于“浅尝”,热衷于形式,是非莫辨,良莠不分,当陈腐为新奇,视糟粕为精华,甚至将这些破烂货当作伟大的发现和治世良方。因此,必须把功夫用到刻苦学习上去,变无知为有知,变浅知为深知,解放思想,才能迈出坚实的步子。
1.解释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孤陋寡闻:
破烂货: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出自晋代诗人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论述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朱熹的诗是为了论述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加“    ”的“这种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PGN0010.TXT/PGN>
 
  参考答案
 
(一)
1C
2.①崭露头角  ②应运而生  ③气势磅薄  ④以强凌弱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4.③②⑦④⑤①⑥  5D
(二)
(Ⅰ)
1cu#  zh3n  2.正因为  才能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第①句
5.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6.“不断”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停”的意思,三个“不断”指明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同时构成排比,增强了气势。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Ⅱ)
1.孤陋寡闻: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破烂货”:在文中指“陈腐、糟粕”的思想
2.陶渊明  《桃花源记》
3.解放思想,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靠勤奋学习。
4.“一个对四化建设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5.“因无知而迟钝,因少见而多怪”的人。
6.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元旦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练习
《出师表》字词注释默写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湖心亭看雪》理解与迁移性练习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练习3
《岳阳楼记》基础巩固练习卷
《岳阳楼记》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3
《湖心亭看雪》对应练习
《醉翁亭记》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对应练习
《水调歌头》对应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应练习题
《行路难》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性默写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4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综合能力测试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3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案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案1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