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课文练习 >>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综合能力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0


综合能力测试
 
基础能力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逶________          柱中流________
岿________          ④磅________
⑤以强________      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澎湃:________
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不屈不挠:________
③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
砥柱中流:________
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条: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我们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C.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D.全国人民的思想道理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
4.下列句子中是单句的一项是
[    ]
A.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B.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D.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①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________
②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答: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6.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7.这段文字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8.本段文字的叙述语言非常精练、简洁,如在叙述前八十年时,只有几句话,你是否能用具体的事例来充实它?试举一至二例。
9.对后八十年的叙述,分为几个阶段,以什么为标志?
10.“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一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探究能力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 老是侵略 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 了, 了,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 ,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11.文中“先生”和“学生”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
12.画横线的句子的主语是
[    ]
A.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B.列宁、斯大林
C.革命精力
D.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
13.“也只是在这时”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
14.“产生”、“增长”、“发展”三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能。因为位置变动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没有变。
B.不能。因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是循序渐进的,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不能。因为互换后,句子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句子的原意就改变了。
D.能。因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位置可以随意换动。
15.文段的论点是
[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B.先生为什么总是侵略学生。
C.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另眼相看。
D.中国人只有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的面目才会发生变化。
16.文段运用的论据有(多项选择)
[    ]
A.中国人向西方虽学得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B.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
C.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和全人类对俄国人另眼相看。
D.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民从思想到生活,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答案
 
1.①y0,②d!,③ku9,④b$,⑤l0ng,⑥zh5ng 2.①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②坚强,不屈服。③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④只凭信仰,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则、原理。3D  4B  5.①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不是一时造成的,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去掉了,就不能表达出这种意思。②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虽然有多党参政,但是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如果去掉了,就不能突出这种地位和作用。6.“从鸦片战争到”……“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显著提高”∥“从这前后”……“结论”  7.对比论证  8.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大量赔款,割地等,八国联军的入侵等。  9.两个阶段,在内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为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建设、发展为第二阶段。在形式上以分号为标志。  10.指代“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焕然一新”。  11.帝国主义;中国;  12C  13.强调  14B  15D  16A C D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元旦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练习
《出师表》字词注释默写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湖心亭看雪》理解与迁移性练习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练习3
《岳阳楼记》基础巩固练习卷
《岳阳楼记》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3
《湖心亭看雪》对应练习
《醉翁亭记》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对应练习
《水调歌头》对应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应练习题
《行路难》对应练习
《岳阳楼记》测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复习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理解性默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理解性默写
《定风波》理解性默写
秋瑾《满江红》理解性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理解性默写
《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理解性默写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2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4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练习测试题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3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案2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案1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