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七子之歌》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29


七子之歌·重点分析

 

一、闻一多在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这篇《七子之歌》,传达了他怎样的心声?

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他坚定地相信这些被分裂掠夺的祖国的领土必将最终回归的信念。

二、诗歌简析

《七子之歌》由七首独立的短章组成,它的总的主题体现为每一首诗最后的语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一声声沉痛而急迫的呼喊,终于迎来了历史的光荣回应。如今这一切该回来的,都已经回来。剩下惟一的台湾宝岛,它的回归也终将是不可逆转的。

由于每一首诗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写成的,所以他所写的每一座城市港口,都具有自身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特色。

采用了拟人化的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不但便于自报家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一种归属感的亲情,使每一首诗都灌注着被掳掠的血肉之躯的疼痛感。

融历史感与现实感于一体,是这一组诗的又一大特色。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孕育的伟大人物,是民族的精英。他们能够唤起我们强烈的自省意识,也鞭策我们奋发图强。

 

七子之歌·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bèi)         自怨自(yì

mǐn)         (qì          襁褓(qiǎng bǎo)

lǔ)          (mèi)       (dàn)

氤氲yīn yūn)   (hái)

洲(náo)       (kē

二、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闻多、闻亦多,字友三。湖北浠水人。早年就读于武昌两湖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小学、北京清华小学。1922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科多拉多大学美术系学习。同期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曾参与创办《大江》杂志,同时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曾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1928年参加新月社,参与创办《新月》杂志。后历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1年皖南事变后,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执委、云南省支部宣传委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坚决反对内战,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发表了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的演说,当晚即遭暗杀,走完了他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光辉道路。

闻一多不仅是杰出的诗人,并且在有关古典文学的研究上建树甚多,他对唐诗、《诗经》、《楚辞》等的研究,考证精细,多有创见。其学术著作具有很高价值。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3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2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1
《七子之歌》教案7
《七子之歌》导学案3
六年级上《七子之歌》教学设计2
六年级上《七子之歌》教案1
《七子之歌》ppt课件4
《七子之歌》说课稿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导学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ppt课件3
《七子之歌》学案
闻一多《七子之歌》mp3音频朗读
《七子之歌》教案6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5
《七子之歌》教案4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3
《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学习主题:诵读欣赏《七子之歌》ppt课件2
《七子之歌》教案2
《七子之歌》ppt课件1
《七子之歌》课后练习
《七子之歌》flash音乐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