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参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2


呼唤生命教育
                         王  玉
据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翻翻既往的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的事例为数不少,近一年多发生的就有以下十几例:
中侦网讯: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发后休学在家。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团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
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2001年10月28日,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当场死亡;
2001年10月25日,由于不忍父母负担过重,广州市一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
2001年6月、7月,长春、深圳16岁女中学生不堪中考压力服毒服药自杀,后深圳女孩被救;
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
2000年7月,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杀。
广州一名中专学生在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分析可能与找工作受挫有关。这名学生成绩不太好,曾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而接收单位要求出示成绩单,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最终轻生;
浙江一位高中生在家吞食化学物品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男生的死令校方和家长均感不解。他的老师回忆说,这名学生只是最近考试成绩有所下降,另外在一个星期前曾因打碎教室玻璃赔过10元钱。所有的人都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事导致了男孩自杀;
山东农村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因为老师的两记耳光而自杀。这名小学生与同桌发生矛盾,老师对两人进行了批评,并打了他两耳光,小学生跑回家后服敌敌畏而死; 
成都一初二学生在家中悬梁自杀。据他的伯父分析,可能是因为孩子三天没交数学作业,老师让其回家叫家长到学校,孩子不敢告诉家长,思想压力过大,超过了孩子的承受力,所以采取了如此偏激的行为;
顺德市一名初三男生为一台游戏机而上吊。这名学生向同学租借了一台游戏机,但是被爸爸藏了起来,当晚,妈妈让他早点睡,告诉他明天爸爸会把游戏机还给他。夜里,这个孩子上吊自杀了,他留下遗书:“……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可恶的爸爸……”
所有的事例都令人震惊和痛惜,特别是他们的年龄只有18岁、16岁、15岁、12岁……最小的一位只有9岁!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在花一样的年纪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的孩子什么东西?如何才能阻止青少年自杀呢?专家认为,生命教育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重要了。学校教育应该补上这一课。
一、 内向、抑郁的孩子易自杀:
   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差、家庭问题多、早恋失败是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一致认定的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除了外部环境问题,究其根本是青少年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在热线设立之初曾作过一次统计,在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多是中小学生。由此可见,在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中,存在自杀倾向者不在少数。 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大致的规律,即大城市的孩子心理问题大都与情感有关,如早恋、父母离异、师生关系等。心理问题大多出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家境不好、个人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往往自卑,破罐破摔;一种是家境好、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则过分自负,只能听表扬,受不得一点批评、委屈。
心理问题与性格也大有关系,徐主任说,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往往是内向、抑郁的性格。
对上述一些大中学生自杀实例作过分析后,总结自杀原因有:早恋被干涉、集体自杀、考试作弊、成绩差、教师诬陷讽刺、对毕业分配失望等。在这些自杀案例中表现出的人格缺陷为怯懦、抑郁、孤僻、狭隘、悲观、被动、依赖、敏感、淡漠、多疑、冲动、焦虑、自卑等。 
    二、心理教育与文化教育并举:
如何才能阻止青少年自杀呢?专家认为,心理教育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重要。培养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预防之本,而且会令孩子受益终生。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优点突出,但也有很多人任性、自私、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都不是思想品质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所以需要心理教育来解决。
如今,心理教育课已走进了不少学校的课堂,据悉,教育部即将讨论心理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设中小学生心理建康教育课。
在日前由精神卫生专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等各方专家参与的预防自杀讲习班上,起草了中国国家自杀预防策略草案,草案中呼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会上一位精神病学专家特别提出了青少年自杀干预策略:减轻学习负担;举办父母学校,改变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教师、家长进行青少年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改变学校思想教育方式,改善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特别关注问题家庭的子女;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
三、 尊重生命,呼唤生命教育: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一个社会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亲人朋友相关联。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给他人以关爱。
关于生命的话题,那是一个永远没有结局的省略。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成长是痛苦的,就像竹节拔高,需撕裂身体,去达到生命的高度。
出生、成长、死亡,这好像是一条轨迹,所有的人都必须按照这样一个程序生存,于是这样一个近乎于呆板的程序使得每一个人的表情很单调,有时甚至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生与死并不是鲜明的对立概念,它使广大的青少年熟视无睹,对生没有惊喜,对死也没有恐惧。
我们每一位成人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
现代教育呼唤的是“全人”的教育,要求我们关爱学生,要求我们关注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生命特点、生命情感、生命欲望、生命目标……总之,现代的优质教育应该是能为学生的最优发展提供“适应性空间”的教育,为培养学生未来的品性、意志、精神奠基,也就是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奠基!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强烈的“生命欲”。这种“生命欲”需要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在集体活动中不断地互相碰撞、冲突、迸发火花,激发了他们的内驱力,从而产生了一股源源不竭的生命“活水”,在活动过程中又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最后走向成功。
真正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理解学生的生命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为“生命体”日后的成长奠基——学生学会了热爱集体、自我管理、尊重他人、珍爱生命、与人沟通、团结合作、坦然面对挫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所有这些意志和品质,将会陪伴他一生,使他终身受益。
现代教育倡导“平等、民主、合作、互动、并进”的师生关系。当学生作为鲜活生动的“生命体”,生命地位得到承认,生命价值得到尊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也得到了升华。我们呼唤这样的生命教育,为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奠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原文阅读
《呼唤生命教育》说课稿
《呼唤生命教育》学案
《呼唤生命教育》练习题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7页)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5
《呼唤生命教育》课堂实录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
粤教版《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2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4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3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2
《呼唤生命教育》ppt课件1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