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2-0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容歪曲,对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有理有据地反驳敌论的写法。 



3、情感目标: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增强爱国精神。 



二、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文章中所谓“谎言”指的是( ),“事实”指的是( ) 



A、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B、谷寿夫被处死刑前的忏悔 



C、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 



D、日本侵略者在华犯下的罪行 



分析: 



应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答案:C、A 



[例2]下列观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 ) 



A、日本一直有人在故意歪曲历史 



B、“南京大屠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C、石原之流连起码的良知都没有 



D、中国人民不必将日本少数人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的行为放在心上。 



分析: 



应当了解文章中所表现的观点看法,该题应在通读全文,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完成。 



答案:D 



[例3]下列说法和文题含意不符的是( ) 



A、谎言难道能掩盖住血写的事实吗? 



B、血写的事实是谎言掩盖得住的吗? 



C、不要以为谎言能掩盖住血写的事实。 



D、血写的事实谎言掩盖不住吗? 



分析: 



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不一样,本文,标题采用了直接表明观点的陈述句式,A、B、C的意思和标题 



意思都是一样的。 



答案:D 



第二阶梯 



例4、“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是( ) 



A、如果以谎言掩盖事实,就不是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 



B、政治家、历史学家不能随便说谎 



C、政治学家也应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不能因为无知而犯错 



D、是政治家,历史学家就要承认事实 



分析: 



文中这句话将政治家、历史学家作了一个分类,意在言外,为下文议论奠定基础。 



答案:A 



[例5]文章第6自然段的中心是( ) 



A、正视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B、石原先生应感到内心有愧 



C、石原的历史观并不代表广大日本国民 



D、日本政府对其侵略行为表示反省 



分析: 



此题检测的是对文段中心的理解,本段中引用《中日联合声明》里的话,介绍日本人士前往“大屠 



杀纪念馆”参观的情况都是为了证明该段第2句话。 



答案:C 



[例6]这篇文章是怎样戳穿石原的谎言,并指出他的险恶用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解答这道题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以理清文章层次为基础,搞清楚文章各部分的关系,理解 



列举的事实在文中的作用,本题不难作答。 



答案: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足以证明石原的言论完全是信口雌黄,别有用心,这些事实中包括谷 



寿夫的“悔罪自责”和日本政府的反省,因而显得更加有力。 



第三阶梯 



[例7]通过询问老师,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到网上检索等手段,理解这样一个问题:二战中,德国和日本 



都对人类犯下了累累罪行,但两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却不大一样,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既了解历史,也是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手段。 



答案:略。 



[例8]根据语境,填入下边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地方本来就偏听偏僻,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能找到。 



A、但是他是第一次来 B、何况他是第一次来 



C、即使他是第一次来 D、尽管他是第一次来 



分析: 



比较关联词在表意上的区别,从连贯的角度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B 



[例9]“1999年6月5日,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碑名的‘三江源’环保纪念碑在万里长江的源头正式 



揭碑。”对句中“题写”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江源”环保纪念碑 B、纪念碑 



C、碑名 D、环保纪念碑 



分析:要能正确分析句子成分,搞清词语的搭配关系。 



答案:C 



三、检测题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画线的字注音: 



①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口雌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些论据不可以用来反驳石原的“人们都说日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的谎言。( ) 



A、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 



B、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 



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 



C、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政府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 



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D、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把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的战争看成建立日中友好的出发点。 



3、请为驳斥上题中石原的谬论补充一个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的头上;明明是他 



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 



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 



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4、为什么说石原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原有愧的应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石原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十分可笑的是”中“是”的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粉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径, 



煽动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 



此人不久前对一家在美国出版的杂志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 



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他扬言:“人们都说日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石原先生如 



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 



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如何对待历史事实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 



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 



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 



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 



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 



杀。1937年12月31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 



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 



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 



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遇难 



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 



敲起的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 



消弭些许多中国人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 



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 



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 



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 



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8、石原慎太郎为什么要捏造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列出具体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3段中用了两个感叹句“遇难者30万”,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画线句意为“他应感到有愧”,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说说:石原为什么应感到有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huán: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惨痛,形容惨痛达到极点。 



②cí: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③shī: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2、D 



3、符合驳斥要求的例子都可以。如: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 

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 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4、因为石原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 的形象”。 

5、应是①石原自己编造谎言;②对历史采取不严肃的态度,把污水泼向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 

6、应当看到,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但对他们这种混 淆视听、兴风作浪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 


7、“是”字宾语是“明明是石原自己……身上泼来”。 

8、否定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 

9、数据是最有说明力的,是铁的事实,无可辩驳。
 
10、表明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表达了作者对石原否认历史的愤慨之情。 

11、石原了解历史而公然说谎:中国人民主张中日友好,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石原却反泼污水,倒打
一耙。 



作者邮箱: zb@xy1z.cn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ppt课件2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ppt课件1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2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习题精选1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