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宗璞《东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作者:宗璞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2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东藏记(节选)
宗璞
①战争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啸。
②四三年间,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顺利,占领了许多岛屿。日本船只损失严重,几乎守不住太平洋上的阵地,乃企图贯通中国南北、联络南洋交通线和摧毁美国空军基地,用主力部队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先后发起了多次战役。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都进行了抵抗,但兵力损失严重。百姓流离失所,争向川滇一带逃难。日寇甚至不放过满载难民的火车,肆行轰炸,人们只能疏散开来,一步一步地走向较为安全的地方。
③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明仑大学学生社团的抗日救亡活动此时更加频繁。嵋和玮正在讨论紧张的时局。玮道:“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听几位先生说,教育部建议迁校到西康。”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再搬!三八年迁到昆明,后来又疏散到乡间,总是藏,总是躲!”玮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又说:“工学院有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纳霜,那一带所谓瘴气就是疟疾,非战斗减员很多,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他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才是男儿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是血脉相通的。
④“听”,玮说,远处传来一种沉重的声音,是脚步声,接着响起了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脚步声和歌声越来越近。他俩肃然听着,脚步声,隆隆的军车声,加上粗哑的、参差不齐的歌声,显得很悲凉。
⑤这天夜里又是沉重的脚步声,把许多人从梦中惊醒。孟弗之披衣坐起,倾听着脚步声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十轮大卡车载着辎重,压得清石板路面在喘息。他想起北京沦陷时撤军的脚步声。这是不同的脚步声,这是开赴前线。
⑥“一、二、三——四!”声音不整齐,而且嘶哑,仿佛黑夜也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开赴前线的脚步不能停。
⑦第二天上午,孟弗之和秦巽衡去学校开教务会,讨论迁校计划。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就在路边房檐下站了片刻。雨势愈猛。一时雨毕;二人走出,迎面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
⑧雨又下了,二人默然走着,及至学校,长衫已湿了大半。
⑨会上讨论了两件大事。秦巽衡介绍了当前的形势,说教育部已经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后一个问题大家意见一致,国难当头人人有责。但大家心头却很沉重,战争一天天逼近,他们要送自己的学生奔赴战场,没有退路。
⑩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藏什么。孟弗之说:
“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举头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战争;一个拳头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有人说,现在世界战局已经明朗,盟军反攻加速,再坚持一阵,也许能渡过危机。另一个谨慎地说,万一有变就不好了,藏到平安的地方教学可以较为安心,也可以保存元气。也有几位先生主张搬迁,只是担心西康文化落后,不很合适。
⑪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
⑫梁明时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藏起来,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
⑬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江防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
⑭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环视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决不投降!”
⑮“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
(节选自长篇小说《东藏记》,有删改)
15.“战争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啸。”文章用这句话作为开头,非常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6.文中④⑤⑥段中,作者反复描写脚步声和歌声,有何用意?
17.文中多处写到了“风雨”,请探究文中“风雨”的深刻寓意,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8.作品题为“东藏记”,在文中有人选择“藏”,有人选择“不藏”,你如何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答案:

15.用比喻的手法,将日军的侵略比喻为狂风呼啸,渲染了战事的紧急,日寇的猖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烘托中国人民的苦难;为全文奠定了悲怆的氛围,引出后文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斗争;赋予了作品史诗般厚重的底蕴。(任意三点即可)

16.①脚步声和歌声的细节反复渲染,暗示局势紧张(渲染了紧张的气氛)。②烘托了文中人物紧张、担忧的心情。③歌声又体现了奔赴前线的战士们那种乐观昂扬、视死如归的精神。

17.①“风雨”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暗示时局紧张,国事飘摇。②百姓在风雨之中流离失所,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灾难,也写出了这群爱国知识分子心中的痛苦。③最后一段中刚劲的秋风,又展现出了人们团结一心,视死如归的的激情。

18.有人选择“藏”,搬迁躲藏,目的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保存元气。表现出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有人选择“不藏”,就是直接参加战争,直接出击反抗侵略者。表现出坚韧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藏与不藏,都展现了知识分子主动抗战的决心,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抒发了赞美和崇敬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宗璞《柳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南渡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我们决不投降》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幽梦影》情结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西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这个“毅”字很重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你是谁?》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宗璞《三松堂断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琥珀手串》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我爱燕园》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
宗璞《鲁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东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湖光塔影》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名言名句(41条)
宗璞《养马岛日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云在青天水在瓶》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看不见的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报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送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秋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锈损了的铁铃铛》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