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于坚《昆明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于坚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3-17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记(节选)
于坚
昆明的夏天黄昏特别漫长,下午在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喝茶,是享受之一。泡上一壶,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一人躺在一把藤椅上。天气凉爽爽的,风吹柳摇,满世界像是开着天然的大空调。几个朋友,说一下话,喝几口茶,一个个呆呆地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想当然认为,阳光都是洒在叶子朝着它的一面,却发现树叶的底部也有光辉,原来是从水面上反射上来的,并且又再照亮了树叶下面的人。那阳光从树冠慢慢地向下溜,犹如刮胡子的刀片,到六点钟的时候,连树根那里都会灿烂起来,树顶却阴郁了。湖水里面飘满天上的晚霞,金色池塘,几只野鸭子在其间游来游去,公园里面到处是紫气。偶尔可以见到两个人,还在下象棋。有四个男女,还在搓麻将。
一个朋友说,走,吃饭去了。就出了公园,顺湖边走到叫红灯笼的那一家,进去就有一桌刚刚空掉、杯盘狼藉的桌子,伙计马上收拾干净,摆上几套新的碗筷,又沏上好茶,就点菜。点菜也不照菜谱,而是直接到厨房里去,那里各种生菜熟食已经摆好,想吃什么点什么。长得像大赤包的老板娘亲自为你介绍每样菜的做法。就点了腌莲花白炒小腊肉、蒸茄子芋头花、大理雕梅扣肉、清水苦菜、豆花鲤鱼、老奶洋芋几样。够啦,老板娘说,莫浪费,不够么又点。
当其时也,昆明到处在吃,有的地方,一条街都是桌子,跑堂的都搞不清自家的桌子是哪几张。吃什么的都有,宣威老火腿、广东烧腊、湖南毛家菜、四川乡巴佬、山东大饼、过桥米线、烧豆腐……吃烧豆腐这种东西最好玩,食客全部围着火塘,火塘上架个铁条的烧烤架,底下是泥炭火,上面烤建水运来的小方块的臭豆腐,烤到冒油,蘸着作料吃。作料分干湿两种,湿的,配卤腐汁、芜荽、辣椒、酱油等;干的,配干辣椒粉、盐巴、味精、花椒粉等。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她用若干小碟,每个小碟代表一位客人或者一伙客人,食客想吃哪块夹哪块,你吃一块,她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帐。
在夜幕降临之际端上来的一桌菜,用不了多少时候,就吃到盘子漏底,还要加两个,一个是油煎八宝饭,一个是芋头煮肉皮,好吃得要命,要命地好吃。管不得那么多了,我再吃一块肥肉。
酒足饭饱,买单的笑笑,走,喝茶去。这回是去花间集,顺着湖边走,都是茶馆,都是坐满在露天里喝茶玩牌的人,夜晚的序曲才结实,第一小节刚刚开始,喝罢茶还要吃些水果,还要找些话讲讲,还要搓搓麻将,看场电影……玩场多了。
这里写的只是昆明千篇一律的日子中的某些细节,如果要写下去的话,那是无法打断的。这种生活过去几百年中一直如此,自从昆明成为一个城市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渐渐地越来越精致讲究夸张罢了。“建都邑,成聚落,心有赖于木石泥工,云南至明洪武年间,移中原之民实滇,故房屋建筑无异于中原。”复盖屋顶的瓦,外省用的是板瓦,昆明用的是筒瓦,按规矩是皇家巨室才可用筒瓦,因为滇多大风,故明朝“特敕许用”。在五百年间,人们精雕细刻,手工建造了一座到处是画栋雕梁、青砖汉瓦的城市。房屋的细节已经非常讲究,要疏影横斜,要曲径通幽,以使人生更具有诗意。
昆明气候温和,雨水和阳光恰到好处,真是多一分嫌热,少一分嫌冷,仅仅适宜于生命,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不慌不忙。这是一个永远不急着赶到哪里去的城市,从来没有一辆叫做时代的列车在旁边气喘吁吁地催促它,有,可能它也无所谓,让它等着吧。它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对于它来说,营造舒适人生的种种材料都已经足够,它不需要再改造什么,扩张什么,侵掠什么,图谋什么,水草丰美、天空蔚蓝、鲜花阳光、滇池里有生生不竭的鱼虾……正如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说:“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这是一个对身体而不是野心有益的城市,它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它不是某种文明或征服史的象征,它不是一个文化上的符号、你唱罢我登台的戏台。它只是大地、花朵、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物产,只是让人安居乐业的寓所。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
这城市的目的简单得很,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蘑菇,中秋尝宝珠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羊肉火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怎么写得那么慢,那么不厌其烦,昆明可能最心领神会,他写的就是人们怎样“过日子”噻。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几个朋友在翠湖公园休闲,用大量的笔墨,对阳光作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在光影变化中描绘出宁静悠闲的生活画面。
B.作者用“气喘吁吁”的时代“列车”,来映衬“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的昆明,凸显出昆明“不慌不忙”的城市品格。
C.文章引用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语句,意在强调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是一个“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的城市。
D.文章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多用口语和充满地域特点的昆明方言,形成了朴实通俗的语言风格,使文章鲜活真实,亲切自然。
8.本文详细描述吃烧豆腐的情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于坚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7.C
8.①再现了昆明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体现饮食之乐;②突出了昆明人的随性自在,乐享生活;③表现了昆明安逸闲适的城市氛围。
9.①文章选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从吃、喝、玩、住等方面,展现昆明市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②文章在世俗生活中思考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过日子”本身,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态度。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意在强调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是一个‘既不过分奢华,也不过分简朴’的城市”理解有误。文章引用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语句的意思为“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强调“莫辜负”。说明昆明这个城市适宜于生活,不慌不忙,好好享受这些美好,不要辜负了这些美景。强调人们要好好享受美景,珍惜昆明带来的恩赐等。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写了吃豆腐的方式,如“食客全部围着火塘,火塘上架个铁条的烧烤架……烤到冒油,蘸着作料吃”;作料的种类,如“作料分干湿两种”;计数的方式,如“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帐”等,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吃烧豆腐的独具的地方特色,体现当地人们的饮食乐趣。
抓住“食客全部围着火塘”“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食客想吃哪块夹哪块”等分析,食客全部围着火塘,没有严格的坐桌规定;直观坐下就吃,不需要操心吃的数量;想吃哪块夹哪块,随性而吃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昆明人的随性、自由自在,他们是在享受生活。
抓住“食客只管坐下就吃,不需报数,卖烧豆腐的姑娘,一边翻烤着豆腐,一边为你计着数”“她在小碟里面扔一粒干包谷,最后数一下和你结帐”等分析,食客随性自在,卖烧豆腐的姑娘也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可以默默数着,也可以用干包谷计数,人们彼此互相信任,生活的安逸,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安逸闲适的氛围。
9.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结合“泡上一壶,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一人躺在一把藤椅上”“几个朋友,说一下话,喝几口茶,一个个呆呆地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偶尔可以见到两个人,还在下象棋。有四个男女,还在搓麻将”等分析,开头介绍昆明人的简单日常生活。第二、三、四段写昆明人的吃,吃的菜式,吃的方法,吃的乐趣等。第五段写昆明人的喝。第六段写昆明人的住,如“在五百年间,人们精雕细刻,手工建造了一座到处是画栋雕梁、青砖汉瓦的城市”。第七段写昆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好好享受这些美景。
也就是说文章并没有选取昆明的一些名胜古迹来写,而是选取了市民的普通生活来写,如写昆明人的吃、喝、住、玩等,富有地方特色,介绍昆明人的生活方式,如“就是为了过好每一个日子,按照季节和蔬菜,春捂秋冻,夏天吃蘑菇,中秋尝宝珠梨,春天喝阳春米线,冬日吃羊肉火锅”,展示昆明人的原始生活状态。这就是“像市民一样生活”。
结合“这是一个对身体而不是野心有益的城市,它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它只是大地、花朵、灿烂的阳光、丰饶的物产,只是让人安居乐业的寓所。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等分析,在写了昆明人的吃、喝、玩、住等方面之后,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这座城市是为人生、为栖居而创造的,它代表了人类建造城市的最朴素的理想,“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那么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日子”本身,昆明就是在教人们怎样“过日子”。这就是“像上帝一样思考”,思考什么是生活,生活的价值意义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坚《丽江的荒》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坚《信一口》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