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王开岭《在蓬莱,想一想神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王开岭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蓬莱,想一想神仙
王开岭
中国的地名,若论气质和姿色。“蓬莱”居首。这俩字,一经嘴里吐出,即像一朵荡漾的烟圈,飘飘袅袅,如坠雾中。同样美貌的还有“香格里拉”,藏语“心中的日月”,虽栖居大西南,却是借了欧洲人的小说才兴起的,论及对中国人的影响,晚了两千年。如果说,后者乃神秘的浪漫主义,前者即浪漫的神秘主义。
后者年轻、时尚,像香水,以芳泽诱人。尽管美,但属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美在肌肤和姿容。而蓬莱,似酒,其魅惑在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让你恍惚之间,有虚幻玄迷之感。
蓬莱最适于一类人前来,即灵魂有酒意者、精神有浮想者,诸如“竹林七贤”、李白、苏轼……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满载而归。
想必每个抵达蓬莱的人,皆会共用一个动作:伸长了脖子,极目远眺。
今人和先人的区别在于,咱们是观望,是憧憬,人家却是寻觅,是动了真格和真情的。
今人更聪明,乃成年人的聪明,理性者的聪明,头脑严肃,不做傻事,但有遗憾。这遗憾就仿佛是一个滴酒不沾的人。
古希腊和华夏先秦,何以同为神话繁茂、人神共舞的时代?
我想,大概和人的精神体质有关。那是人类的童年期,正值大脑最空缺、心性最清澈的时候,也是灵魂最缥缈、想象力最发达的时候。对于儿童,“想入非非”是本能,“异想天开”是稟赋,童年的幸福和乐趣也在这儿。打个比方吧,若你去通知个孩子,这世上压根儿没有外星人,什么后果呢?孩子会悲痛大哭。此举既无趣,又残忍。
一个没有超人的童年是不及格的,一个没有神仙的尘世是不堪忍受的。从《山海经》《九歌》到《述异记》,从异兽鬼巫到神灵仙说,中国人的精神浪漫和迷离,是从对“超人”的瑰丽想象开始的。这不仅是迷信,更是生活美学和生存哲学,以之对抗生命的泥实和悲苦,对抗世界的沉闷和枯瘦。
人类太孤独,人生太短限,人世太潦草,所以神仙来襄助。神仙,既是超人,又是邻居。它是人类童年的发小。
蓬莱的盛大,是因为它的客厅,是因为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群客人,一群组团来的客人。如果说,“竹林七贤”是中国俗世最精致、最高贵的一个“朋友圈”,那“八仙过海”,则堪称中国仙界最豪迈、最江湖的一个“朋友圈”了。他们不仅来自五湖四海,还来自历朝历代;他们不仅是时间的代表,还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
“八仙”为何风靡民间?除了个性魅力,除了社会关怀和匡扶正义,根本原因尚在于:它空前地照顾到了“集体”,照顾到了“所有人”,其成员组合覆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每个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找到了自己的命运替身,这个人人平等的局面太温暖人心了。
这想象力不仅归功于艺人,更来自世世代代的中国百姓。与其说是才华,不如说是社会夙愿。是其同体理想,是一场关于人类大解放的自由梦、翻身梦。
此乃“八仙过海”的最大精神价值,它大亲民了,它提井了百姓的自信心,它激励着民间集体的进取欲望,超越自我、解放命运的欲望。
当然,这欲望是成仙,而非成神,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倾向于尊神,东方文化倾向于崇仙;权力者更拥戴神,老百姓更爱慕仙,因为前者崇拜基因,后者仰仗后天。
华夏之初,往往“鬼神”领衔。但渐渐地在民间叙事中,“仙”的出场次数越来越多。
某种意义上,“仙”表达着人的自信,显示了民间叙事能力的增强。一方面,人找到了通往仙阶的晋升之路,界面被突破;另一方面,人仙之间渐趋平等,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彼此保持了情感的互敬和精神的对等。
那么,何谓“仙”呢?“仙”的气质是什么?
我觉得,是自由,是逍遥和任性,是灵魂中的酒意,是精神飘逸感,是快乐能力,是乘风踏歌的欢愉。是扔掉行李后的生命轻盈。
“仙”,是慢慢活出来的,是从“人”蛹里升起来的另一个人,像蝶,像云,像花,像月……这得力于天赋和秉性,更取决于苏醒和选择。“八仙”故事中,他们都要在某个人生关口,做出重大选择。仙与人的区别在于选择,人与人的区别也在于选择。
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这是句安慰话。对焦虑的现代人来说,仙的启示不在于道术和修炼,而在于对“活法”的选择,对“自由”的领悟,对“灵魂”的照料。
蓬莱的碑刻辞章繁多,入我心者却寥寥。
登上蓬莱阁,注视云天苍茫时,脑海里驶来一行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不知苏东坡立于此崖时,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这句诗。
蓬莱的波涛,让人有一去不复返的冲动。
到蓬莱,看什么呢?
看云,看空,看无,看沧水,看浩渺,看隐约……
想必海市蜃楼里,定有爱情居住。否则不值得看,更不值得往。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将蓬莱与香格里拉进行比较,突出了蓬莱独有的神秘主义,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者由蓬莱联想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用《山海经》等作品分析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C.作者将古希腊和华夏先秦—同分析,目的是用古希腊来衬托华夏文明的悠久与深厚。
D.这篇文章思接千载,联想丰富,但核心是中国人的精神史,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文章认为中国人对“仙”推崇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概括说明。(6分)
9.李白被后世称为“诗仙”,请结合李白相关诗句,谈谈其身上与文中画横线处有关“仙”的气质的阐述有何相通之处。(6分)

 

 

答案:

7.C(“衬托”错误,主要是为了分析中西方文明渊源的共同之处)
8.“仙”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和生存哲学,可以用来对抗生命的泥实和悲苦,对抗世界的沉闷和枯瘦。“仙”寄托了中国人超越自我、解放命运的欲望,是人类大解放的自由梦、翻身梦。“仙”是后天的,是中国人的晋升之路,人与仙彼此保持了情感的互敬和精神的对等。(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李白是自由、逍遥和任性的。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不屈从于权贵,超凡脱俗,有“仙”的自由、逍遥和任性。李白灵魂中有酒意,精神有飘逸感。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中充满了豪放与飘逸,充满了想象,体现了灵魂中的酒意、精神飘逸感。李白身上有扔掉行李后的生命轻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有着生命轻盈。(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和军校《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阿Q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冯至《江上》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彭程《江南水弄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宗璞《跑警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贾平凹《这是爱的呼唤》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三只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布卢姆《高高的海浪》阅读练习及答案
普希金《驿站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飞宇《过年的厨房》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查德·耶茨《体面的失败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施蛰存《梅雨之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犁《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英《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充闾《守护着灵魂上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构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人世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林斤澜《丫头她妈》阅读练习及答案
蒲宁《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在法庭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秋雨《历史母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红《放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子涵《扫地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长明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那些消逝的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人生树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