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致大海》教学设计4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19


【教材定位】 

《致大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二篇文章。这首诗写于1824年。当时,普希金遭遇放逐,从黑海之滨的敖德萨来到俄国外省一个偏僻的村庄,但沙皇的严厉惩罚并未动摇诗人心中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诗中辽阔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骄傲而又倔强的大海,正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 

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 

【素养目标】 

1.了解普希金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梳理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大海的象征意义。 

3.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当你身处逆境之时,当你面对人生的低谷之时,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又会告诉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普希金,学习他的《致大海》。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相关背景 

《致大海》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写于1824年,是在12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前一年。此前,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不容于沙皇专制政府,他们原想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说情,让他去了南高加索,其实是变相流放。普希金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迎合当地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走前,普希金站在高加索海边登高望远,波涛汹涌的大海激荡起他的万端思绪,流放生活期间远离朋友、远离文学界,精神上非常孤独,他也曾产生过从海上逃亡到南欧、彻底离开俄国的计划,但宣告失败。就是在这种抗争无效、期望渺茫的心境中,孕育了这首诗篇。 

3.解题 

①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②大海,诗歌抒情的对象。 

4.普希金的语言特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抒情诗语言的丰富、简洁。他的抒情诗的语言使用广泛,不仅包容了浪漫的美文和传统的诗歌字眼,还有现实的话语、日常惯用语和乡野民间词汇,甚至还有古斯拉夫语和时髦的外来词等等。尤其是他关于爱情的诗歌,篇幅不大,但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十分精致。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闪烁(shuò)    絮语(xù)     迷惘(wǎng) 

喑哑(yīn)     覆没(fù mò)  倔强(jué jiàng)   喋喋(dié) 

2.解释词语。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絮叨的话。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覆没:沉没;(军队)全部被消灭。 

喋喋:形容说话多。不住地说话。 

(二)初读课文。 

【思考1】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1至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第3至7节:表达了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 

第8至13节:写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 

第14至15节:表明了永久怀念大海。 

四、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1.诗歌写了大海的哪些方面? 

明确   ①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 

②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 

③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 

④大海的阴沉:声调 

⑤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2.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3.诗歌是如何体现对自由的讴歌的?试分析。 

明确   ①开篇以“自由的元素”称呼大海,将其与自由联系在起,意在借对大海的讴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讴歌。 

②第三节“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热爱、向往与矢志追求。“迷惘地徘徊”写追求中经历的艰难与迷惘;“珍爱”表现诗人对自由的珍重与热爱。 

③写大海有雄浑浪涛的回声,也有低沉、喑哑的发自深渊的声音;有黄昏时的幽静,也有“任性的脾气的发作”; 海的“喜怒无常”,正是它自由属性的体现。大海的自由和多样的美,引发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 

④“被缚住”“想要挣脱开”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而不得的痛苦,“在岸边留下来”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坚定。 

4.写作此诗时的诗人有没有得到自由? 

明确   没有。①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诗人开篇以“再见吧,自由的元素!”透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忧郁”“沉郁”的。 

②第3节,诗人写自己“全心渴望”自由,且“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表明诗人还在苦苦追求自由。 

③第6节,“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表明诗人尚未“拥抱”自由。 

④第8节的疑问,第9--12节对拿破仑、拜伦追求自由的悲剧结局的感慨、第13节的“世界空虚了”等,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而不得,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思考2】品味诗歌语言 

1.诗歌追怀了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祥的评价? 

明确    

语言 评价 

拿破仑 “峭岩”、“光苿的坟墓”、“威严的回忆” “沉浸在寒冷的睡梦”、“长眠在苦难中” 礼赞、同情、赞美 

拜伦 “风暴的喧响”、“天才”、“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 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望造成长” 礼赞 

【思考3】赏析诗歌的情感 

1.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①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赞颂和追求。②诗人虽然热爱自由、追求自由,可是,此时的诗人并没有得到自由。 

2.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3.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  自由奔放的大海,勾起了诗人对坎坷人生经历的回忆,这实际上是诗人失去自由后的内心表白。 

4.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 

明确   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而诗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的絮语”“沉郁的吐诉”。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 

经过第3~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充斥,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记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 

【思考4】赏析诗歌手法 

1.诗人在诗中以“你”称呼大海,这种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2.试分析本诗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明确   诗歌以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纵情抒写大海。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读之好像我们也成了站在山崖上向大海呼唤或在风中久久徘徊于大海边的诗人。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抒情,诗情贵真,唯有真情能感动人心。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借大海这一形象,用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思考5】拓展阅读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里是儿时挖掘的沙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 

冷夜的巉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到巉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年2月 

(有删改) 

问题1:如何理解“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骄傲我的心”中的“寂寞”和“骄傲”? 

明确   ①作者面对大海,面对冷清的海岸与严峻的巉岩,觉得自己渺小、寂寞;②但自己内心坚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因而感到骄傲。 

问题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和主题。 

明确   ①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②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对大海的描写之中。③这首诗用大海神奇多变的景象,象征生活的多变,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 

五、技法点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技法指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相关小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年7月3日 

注:1939年,在日寇侵略中国步步升级的时候,戴望舒携领全家奔赴香港。1941年,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投降。1942年春,戴望舒因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寇逮捕入狱,受尽种种酷刑,但他并没有屈服。此诗即写于他在狱中的日子里。 

问题1:“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中的“寂寞地憔悴”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明确   ①运用象征手法,以“岭南的荔枝花”的情状象征当时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祖国,暗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闷忧伤。②运用比拟手法,用“寂寞地憔悴”来形容“岭南的荔枝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当时祖国的苦难,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不堪、无可奈何。 

六、明晰主旨 

诗人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赋予大海人的性格,并赋予其自由的象征。诗人运用呼告、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忧郁和渴望。 

七、拓展阅读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酒吧间捧起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音乐四起,爵士鼓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个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军侵华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连遭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过他的残烛之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更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触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像被猫抓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 

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问题: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 

明确   ①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②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③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④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 

八、素材积累—普希金名句 

1.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bai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2.从足趾可以认出狮子,从耳朵可以识别驴子。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4.对女人愈冷淡反而愈能得到她的注意。 

5.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6.不论是多情的诗名、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7.人的影响时刻短而弱小,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8.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致大海》教案5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教案2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ppt课件
《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练习
《致大海》教案2
《致大海》ppt课件5
《致大海》课堂实录
《致大海》赏析(2篇)
普希金《致大海》原文阅读
《致大海》ppt课件4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2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教案1
《致大海》mp3音频配乐朗读
《致大海》ppt课件3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3
《致大海》flash课件1
《致大海》ppt课件2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ppt课件1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教案1
《致大海》赏析之一、二
涛声阵阵诉衷肠,大海飞歌颂自由——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说课稿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2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
外国诗三首(第一课时《致大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