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诗词鉴赏阅读 >>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02


五、古代诗歌阅读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但又不是单纯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复沓。
B.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问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
C.重章叠唱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联系全诗。作者以普通士兵的口吻,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

15.

(1)D

(2)全诗以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表现了士卒们豪爽、乐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勇敢无畏的爱国热情。

【分析】

(1)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普通士卒自问自答的口吻。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摩拳擦掌、积极奋战的高昂的战斗热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等语,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正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全诗感情激荡,气势非凡,极像一首战士进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现出—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t课件
《秦风·无衣》ppt课件(22页)
《无衣》理解性默写
《无衣》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衣》教学设计2
《无衣》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无衣》原文及赏析
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ppt课件
诗经《秦风·无衣》ppt课件4
诗经《秦风·无衣》ppt课件3
《秦风·无衣》ppt课件2
《秦风·无衣》ppt课件1
诗经《秦风·无衣》mp3音频朗读
《秦风·无衣》教案1
诗经《无衣》原文及译文
《诗经》四首(关雎,静女,采薇,无衣,伐檀,硕鼠)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