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8-0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葛剑雄
①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曾引用过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两地相距一百里,“风”就会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会发生变化。“风”就是风尚、时尚,传播虽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范围比较小,影响有限。“俗”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俗”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范围比较大,影响比较持续。“俗”如果再延续,经过长时间沉淀,就成为一种传统,往往反映在观念、制度、理论甚至信仰上。传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应该是过去的主流文化,它长期存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且发挥主要作用。
②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过去正确的文化观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确或者只是部分正确。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大多已经改变,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所以处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③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④“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保存原来的内容。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⑥此外,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⑦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⑧需要指出的是,人类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两种以上传统文化同时存在,在继承发扬的时候一般的原则是本土优先,因为本地的传统文化最适合本土,中国人当然应该优先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⑨关于传统文化的“承”,还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传统不能照搬照抄,而要进行创新转化。这可谓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⑩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而儒家文化的很多内容又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不识字的,所以儒家文化主要存在于精英群体中。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理解它的意义,另一方面还应该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结合起来,看看如何将其转化成社会实践。可以说,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2018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8.文章开头引用《史记》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9.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根据文意,谈一谈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来传承传统文化。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服是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服饰,峨冠博带,广袖长袍。四川成都某大学男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他为推广汉服文化,每天穿汉服上课,于是在网络上走红。伴随着他的走红,有部分网友高呼要求恢复汉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穿着汉服,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
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你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有必要恢复汉服吗?
 
 
 
答案:
8.用“风”和“俗”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形成,阐述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文章更有文化底蕴。
9.运用了举例论证。阐释了要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原因,从而论证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0.①自觉、有意识地保存传统文化,并做到无功利性地去保存传统文化;②根据今天和未来的需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摒弃糟粕;③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④优先继承发扬本土的传统文化;⑤要注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化,要融入实践,使它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11.示例 没有必要。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时刻,为了礼仪的需要,可以偶尔穿戴,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而在平时,宽大的汉服并不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不是模仿传统的穿戴,这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并没有领会到传统文化的本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无言之美》思维导图(3张)
《无言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言之美》练习题2
《无言之美》学案2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3
《无言之美》pptx课件(18页)2
《无言之美》pptx课件(21页)
《无言之美》知识点
《无言之美》同步练习
《无言之美》检测试卷
《无言之美》练习题
《无言之美》mp3音频朗读
《无言之美》读后感
《无言之美》ppt课件(18页)
《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
朱光潜《无言之美》课文原文阅读
《无言之美》ppt课件2
《无言之美》导学案
《无言之美》ppt课件1
《无言之美》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