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指南录后序》《五人幕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6-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节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平为五人也。
(节选白张溥《五人幕碑记》)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购:重金收买。
C.按诛五人                按:按照,依照。
D.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发:交付,送出。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在使者之目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B.然而隐忍以行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以至于永嘉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独五人之皦皦             邻之厚,君之薄也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予分当引决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C.其疾病而死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7.下列对两篇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抒写自己九死一生隐忍苟活的经历,张溥叙述五人意气昂扬奔赴死地的状况,表现了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的高尚品格。
B.文天祥所写第1段“惊动”反映了作者“抗辞”的重大影响;张溥所写第2段“抶而仆”说明阉党所为激起公愤致暴动。
C.文天祥“隐忍以行”而亡命四处,缘于局面尚可扭转的深思;颜佩韦等五人从容就义,则是因为激于义愤而自发的抗暴。
D.文天祥批评吕师孟等叛国行径,突出忠君爱国;张溥将尊卑贵贱、芸芸众生之死与五人对比,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答案:
14.C,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审查。
15.A(A项,相同:第一个“而”,但是,转折连词;第二个“而”,转折连词,但是。B项,不同:第一个“以”,修饰关系,连词;第二个“以”,介词,用、拿。C项,不同:第一个“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第二个“于”,介词,在。D项,不同:第一个“之”,的,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16.A(A项,“分”,按本份、按道理,名词作状语。B项,“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C项,“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疾病。D项,“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装。)
17.C项,“缘于局面尚可扭转的深思”错误。原文说“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可见“亡命四处”是在“不得已”情况下,之前“隐忍以行”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果,可见并非“缘于局面尚可扭转的深思”。
18.(1)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2)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
 
参考译文:
(1)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草地上和郊野外奔走歇宿,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2)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显耀,为什么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天启七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六国论》《教战守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晋书·李密传》《陈情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第三书》《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桂枝香·金陵怀古》《金陵怀古(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留侯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过秦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烛之武退秦师》《东莱〈左传〉博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蜀相》《咏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蜀道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通鉴直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阿房宫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君山月夜泛舟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将进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前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