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3-12


8年级下册
《社戏》
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一夏夜行船一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回延安》
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三这首诗具有浓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一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背诵这首诗。
五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仲阅读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萧《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
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四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不。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五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側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組,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组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桃花源记》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2.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便舍船,从口入
不足为外人道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见渔人,乃大惊                               4.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未果,寻病终
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六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向,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田。肆,尽力。②狼(q):体息。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③)菽(shu)稷(j):泛指粮食作物。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④艺:种植: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ai):遮蔽。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⑦(0)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斑自:头发花白,指老人。
《小石潭记》
一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二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三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大牙差互
4.凄神寒骨
五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核舟记》
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1.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舟尾横卧一。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
1.苏、黄共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对联、题名并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诗经二首》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向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向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五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雎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壶口瀑布》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四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五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课外读达夫《西溪的睛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风一刻不停地呼啸,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
《庄子二则》
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请循其本
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礼记二则》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納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造成铺排效果,増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不独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归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马说》
一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     2)封德(568627):名伦,字德,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唐诗三首》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际,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持生计却横掠夺的悲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三这三首诗中有不少精彩之处,如《石壕吏》的巧妙构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等。试结合具体诗做简要分析。
四背诵这三首诗。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増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标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文件大小: 14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下)古诗文背诵篇目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拼音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字词拼音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指导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四、五单元文学常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教案合集(9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每教一课,成诗一首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下)易错字词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20课空中课堂作业练习合集
“________的日子”为题的作文ppt课件(例文:宅在家里的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各课词语解释、拼音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输入教材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部》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成语汇编
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字音、字形一览表
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合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翻译汇总
部编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合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总结(1-20)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字词合集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字词总结更新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教案全册(部)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总结(1-8)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2018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赏析注释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