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莫言《红高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作者:莫言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2-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 高 粱
莫 言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了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慢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我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记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鳌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B.小说开头称呼父亲为“这个土匪种”,显得野性十足,同时也暗示了余占鳌与“父亲”的“父子”关系。
C.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的粗野狂暴与果断干练。
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遗憾,呼唤强有力的生命形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把奶奶和余司令分别比作“愈离愈远”的岸和“船舷”,形象地写出了“我父亲”对他们的崇拜和在他们身边的安全感。
B.“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C.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兼具壮美与优美,既呈现了家乡的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D.小说以余司令带领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战斗过程为故事线索,在这场战斗中,有三百多个乡亲牺牲了。
8.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9.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
 
 
 
答案:
6.D项,“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错,原文说“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红高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粗鄙丑陋的一面,这是一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人物身上并不全是“高尚”的。小说的主题是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精神,弘扬一种质朴的野性美,而不是赞扬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高尚人格。
7.A项,小说中把奶奶比作“愈离愈远”的岸,是写出了少年对母亲的依依不舍。
8.①现实的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②历史的厚重感: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已有近百年,小说又通过“我”的叙述,拉开与那段往事的距离,增强了历史感;开篇就交待日后余占鳌成了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种叙述方式也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
9.“邪劲儿”指的是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淡化了情节,打破了时空的顺序,灵活地将两代人的故事交错叙述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特征,而是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③从叙述风格上看:小说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兼有“我”的有限视角和“我奶奶”的全知视角,将人物在小说中的表达与“我”的表达自然结合,无拘无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旨表达上看:小说弱化了主旨表达,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和生命之气,让小说有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莫言《红高粱》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莫言《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儿子的敌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红唇绿嘴》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小说的气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马脚穿鞋》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放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我为白菜狂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莫言《斗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
莫言《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莫言《我的父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莫言《蛙》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门牙》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我为白菜狂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莫言《红高粱》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天下太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影响我一生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隐形的翻译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民间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朗读与呐喊》阅读练习及答案
讲故事的人--走进莫言ppt课件
莫言《从心所欲不逾矩》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莫言《大风》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莫言《马的眼镜》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简介
莫言《丑兵》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因为孩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小时候故事
莫言《“人”字的结构》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讲故事的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我的大爷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大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我为白菜狂的日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马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小说《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小说《我的梦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莫言及其作品介绍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