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 >>
朱光潜《作文与运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光潜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2-20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作文与运思      朱光潜
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到底文章是“作”的还是“写”的呢?创造文学的动作是“用心”还是“用手”呢?
②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他们在写一句之前,自然也得想―番,只是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上句未写成时,不知下句是什么,上段未写成时,不知下段是什么;到写得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这种习惯养成时,“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得不知所云,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
③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主张的。苏东城记文与可画竹,说他先有“成竹在胸”,然后铺纸濡毫,一挥而就。“成竹在胸”手是成为“腹稿”的佳话。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实际上很不易做到。第一,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所能及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度,把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文章都一字一句地记在心里,同时注意到每字每句每段的线索关联,并且还要一直向前思索,纵假定是可能,这种繁重的工作对于心力也未免是一种不必要的损耗。其次,想到一点意思,就必须把它写下来,否则那意思在心里只是游离不定。好比打仗,想出一个意思是夺取一块土地,把它写下来就像筑一座堡垒,可以把它守住,并且可以作进一步袭击的基础。第三,写自身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助力,既在写,心思就不易旁迁他涉。
④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丟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每小标题成为一段的总纲。于是我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先,把那一段的话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的话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时,像上面所说的,有时有新意思涌现,我马上就修改。一段还没有写妥时,我决不把它暂时摆下,继续写下去。
⑤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
⑥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大凡优秀的作品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拨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驭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
⑦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本文有删改)
 
3.第①段加点词“眼高手低”用于表达写作的某种状态时的意思是  。(2分)
【考纲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分值占比】必考,2分
【易错点】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不清。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同时要关注词语的词性,放在句子里结合句子内容要将词语的关键要义解释清楚。
 
4.以下诗句作为第⑥段划线句例证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吟成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考纲考点】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
【分值占比】非必考,3分
【易错点】不理解选项中诗文内容;文章中论述的要点把握不清。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读清每一个选项,同时注意题干中选择恰当还是不恰当,读题要细致。看论据的侧重点哪个与例句中侧重点不一致。
 
 
5.以下对“文章的畅适境界”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生来即得的畅适,缺少艰苦经营,成不了好作品。
B.袁简斋的作品不如陶渊明,未达到畅适的境界。
C.苦心经营而得的平易是文章的胜境。
D.只有经过苦心经营才能使作品达到畅适的境界。
【考纲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分值占比】较为常考,3分
【易错点】这类题可能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对文章内容不够清晰,可能会出现错误。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结合文章内容,校对选项,选择能够与文意相符并且能够解释题干要点的语句。
 
 
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预先运思,就不可能写作。
B.尽管有天才作家的轻松成功,但绝大多数作家的成功来自“苦心”。
C.作者认为要严格按照作文前运思的结构进行创作。
D.有了苦思的训练,就能手挥目送创作中极难驾驭的情景。
【考纲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分值占比】常考,3分
【易错点】会考查到各种关系,容易判断错误。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需要了解掌握各种关系,能够分辨出各自的区别,并分析文中内容的所表现的关系进行推断。
 
 
7.评析②③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5分)
 
 
【考纲考点】评析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
【分值占比】较为常考,5分
【易错点】分析作用不够全面,同时评价不够得当或者未评价。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评析段落需要有内容的解读,需要概括内容,同时考虑内容对于论述的作用,是否有佐证文意、是否有进一步论证论点……,同时也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完要进行评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朱光潜《谈静》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论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厚积落叶听雨声》《真水无香》阅读练习及答案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谈美书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散文之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
朱光潜《诗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精进的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朱光潜《美的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交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美感和联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谦虚》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
朱光潜《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甘肃省中考题)
朱光潜《艺术与游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自然美与自然丑》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情与理》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站在后台看人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价值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上海卷高考题)
朱光潜《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天才与灵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两种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读书要选得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创造与模仿》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情与辞》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精进的程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漫谈说理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诗人的孤寂》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诗与直觉》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十字街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人生与我》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美感与快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