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粤教版选修第三单元《漫步宋词 》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1-22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婉约词和豪放词不同的特点。 

2.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 

3.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手法,把握他们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把握作品的抒情方法,把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作品中表现出的各自独特的格调,气势和趣味,进而鉴赏作品的不同风格。 

单元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要把握作品的不同风格,就要了解古代诗词中常见风格特点。 

1.雄壮: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2.豪迈:豪迈奔放,谓之豪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làng)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二、宋词的发展脉络:

1、主要时期、风格、代表: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2、词的兴起:词,是诗歌的一种,词起源于隋唐,当时“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先是流传于民间,大多数由民间不知名的人氏所写,所用的音乐,融合了古代的乐曲、民间的歌谣、以及外来的胡乐,为歌女、伎工传唱于歌楼酒肆之间,后来经由文人的指涉,以及唐宋时国家音乐机关如教坊。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后经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发展,到宋代迎来词创作的高峰。

 3、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4、北宋前期的词坛: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5、词的发展脉络之衰弱:南宋灭亡以后,以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为代表的遗民词人,用词篇表达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显示了民族崇高的英雄气慨。进入元代,由于曲子盛行,作词的人不多。明代写词的人不少,但成就却不高。清代词坛出现一派中兴的景象,但是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并不很多,其成就不仅远比不上两宋词,就是与同时期的诗歌相比,也要逊色很多。 当代词人中只有毛泽东的词流传较广。

6、作品: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的风流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酣畅恣肆;有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的清空骚雅,瘦硬峭拔……但最主要的是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婉约词多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柳永、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这种特点比较显著。豪放词题材比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苏轼、辛弃疾等人这类作品较多。

三、宋词的风格及流派:

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

1、关于婉约派:“诗庄词媚”,不仅指词在题材上以抒写男女恋情为主,更主要指词的风格。婉约是词的正宗。

 1)“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欢女爱,离仇别恨,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富于阴柔之美。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到创作的穷途了。

2)、代表人物:柳永   秦观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kuí)

2、关于豪放派

1)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词风转变。“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颇具阳刚之美。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2)代表人物:苏轼  辛弃疾

四、宋词的词牌、格律等常识

1、词牌: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每首词皆有词牌,词牌即是一首词的旋律、曲谱,每一词牌都是一独立的曲子,词牌规定了词的总字数、分段、句数、每句字数、平仄与用韵,作词必须按词牌填写,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2、词牌产生的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3、常见二十种词牌:定风波  鹧鸪天  蝶恋花  渔家傲  菩萨蛮  虞美人  满江红  水龙吟  临江仙  水调歌头 卜算子  天仙子   江城子  浪淘沙  雨霖铃 八声甘州  青玉案  清平乐  浣溪纱  念奴娇

4、宋词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当普遍。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2)、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3)、优秀的词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5、词的结构与分类

1)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2)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3)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一首词内部长短变化极大。短的只有一字、两字句,长的达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不同词牌的词文字长短相差也很大,最短的只有14字,最长的达240字。

 4)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5)词的格律自由,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是有规定的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但同时也是有其自由的: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

7、词的有关术语:

◎大晟shèng词:宋徽宗崇宁中,创立了大晟府,制作新乐,名曰大晟乐,并以周邦彦为提举,会集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又增慢、引、近、犯等新的曲调。作者多依体格填词,世称大晟词。

◎令引近慢:唐宋杂曲(即词)的四种体制。令为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拍。“引”和“近”每片六拍,如有需要可增辅拍,辅拍通称为艳拍或花拍。慢即慢曲,每片八拍,也可用“艳拍”。引”“近”“慢”的拍子,有缓有急;不论节拍缓急,一字一声,不加重叠,字数也无定规。由于拍子多少不同,令词一般短小,引、近接近中调,慢词较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音乐的节奏不同。

◎片:填词术语。词的分段称为分片。过片:亦作“过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除了“单调”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穿,不能割断词意。其下片的首句和上片的首句句式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   

◎重头:唐宋词中上下片声调全同的,叫“重头”。

◎减字: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的音乐家的声腔方面,仍可自由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后将第一三五七句各减去三字,称为《减字木兰花》,押韵也有改变。 

◎摊破:又名“摊声”。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指乐曲节拍的变动所引起的句法和协韵的变化。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就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末协韵,名《摊破浣溪沙》。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唐诗宋词元散曲》之宋词激趣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合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