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余光中《桥跨黄金城——记布拉格》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余光中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0-05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跨黄金城——记布拉格
余光中
布拉格堡一探,犹未尽兴。隔一日,我们去黄金巷。那是一条令人怀古的砖道长巷,在堡之东北隅,一端可通古时囚人的达利波塔,另一端可通白塔。巷的南边是伯尔格瑞夫宣,北边是碉堡的石壁,古时厚达一公尺。壁垒既峻,宫墙又高,黄金巷蜷在其间,有如狭谷,一排矮小的街屋,盖着瓦顶,就势贴靠在厚实的堡壁上。十六世纪以后,住在这一排陋屋里的,是号称神枪手的炮兵,后来金匠、裁缝之类也来此开铺。相传在鲁道夫二世之前,这巷里开的都是炼金店,所以叫作黄金巷。
如今这些矮屋,有的漆成土红色,有的漆成淡黄、浅灰,蜷缩在斜覆的红瓦屋顶下,令人产生幻觉,怎么走进童话的插图里来了?这条巷子只有一百三十公尺长,走过窄处,张臂几乎可以触到两边的墙壁,加以居矮门低,墙壁的颜色又涂得稚气可掬,乃令人觉其可亲可爱,又有点不太现实。进了门去,更是屋小如舟,只要人多了一点,就会摩肩接踵,又仿佛是挤在电梯间里。
炮兵和金匠当然都不见了。兴奋的游客探头探脑,进出于迷你的玩具店、水晶店、书店、咖啡馆,总不免买些小纪念品回去。最吸引人的一家在浅绿色的墙上钉了一块细长的铜牌,上刻“佛朗慈·卡夫卡屋”,里面是一间极小的书店,除了陈列一些卡夫卡的图片说明,就是卖书了。我用七十克朗买到一张布拉格的“漫画地图”,十分得意。
“漫画地图”是我给取的绰号,因为正规地图原有的抽象符号,都用漫画的笔法,简要明快地绘成生动的具象。其结果是地形与方位保持了常态,但建筑与行人、街道与广场的比例,却自由缩放,别有谐趣。
黄金巷快到尽头时,有一段变得更窄,下面是灰色的石砖古道,上面是苍白的一线阴天,两侧是削面而起的墙壁,纵横着斑驳的沧桑。行人走过,步声跫然,隐蔽之中别有一种隔世之感。这时光隧道通向一个空落落的天井,三面围着铁灰的厚墙,只有几扇封死了的高窗。显然,这就是古堡的尽头了。
寒冷的岑寂中,我们围坐在一柄夏天的凉伞下。南边的石城墙上嵌着两扇木门,灰褐而斑驳,也是封死了的。门上的铜环,上一次是谁来叩响的呢,问满院的寂寞,所有的顽石都不肯回答。我们就那么坐着,似乎在倾听六百年古堡隐隐的耳语,在诉说一个灰颓的故事。若是深夜在此,查理四世的鬼魂一声咳嗽,整座空城该都有回声。而透过窄巷,仍可窥见那一头的游客来往不绝,恍若隔了一世。
凡爱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卡夫卡,悲哀的犹太天才,也是在此地诞生,写作,度过他一生短暂的岁月。
今日留居在布拉格的犹太人,已经不多了。曾经,他们有功于发展黄金城的经济与文化,但是往往赢不到当地捷克人的友谊。最狠的当然还是希特勒。
卡夫卡是诞生于布拉格的德语作家,犹太裔的卡夫卡始终突不破自己的困境,注定要不快乐一生。身为犹太种,他成为反犹太的对象。来自德语家庭,他得承受捷克人民的敌视。父亲是殷商,他又不见容于无产阶级。另一层不快则由于厌恨自己的职业:他在“劳工意外保险协会”一连做了十四年的公务员,也难怪他对官僚制度的荒谬着墨尤多。
此外,一直压迫着他、使他的人格扭曲变形的,是他那独断的父亲。紧张的家庭生活,强烈的宗教疑问,不断折磨着他。这苦闷而焦虑的心灵在昼魇里徘徊梦游,一生都自困于布拉格的迷宫,直到末年,才因肺病死于维也纳近郊的疗养院。
生前他发表的作品太少,临终时,他嘱友人布洛德将他的遗稿一烧了之。幸而布洛德不但不听他的,反而将那些杰作都编妥印出。
布拉格,美丽而悲哀的黄金城,其犹太经验尤其可哀。这金碧辉煌的文化古都,到处都听得见卡夫卡咳嗽的回声。最富于市井风味历史趣味的老城广场,有一座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金斯基宫,卡夫卡就在里面的德文学校读过书。广场的对面,有卡夫卡艺廊。犹太区的入口处,梅索街五号有卡夫卡的雕像。许多书店的橱窗里都摆着他的书,挂着他的画像。
画中的卡夫卡浓眉大眼,忧郁的眼神满含焦灼,那一对瞳仁正是高高的狱窗,深囚的灵魂就攀在窗口向外窥探。黑发蓄成平头、低压在额头上。招风的大耳朵突出于两侧,警醒得似乎在收听什么可疑、可惊的动静。挺直的鼻梁,轮廓刚劲地从眉心削落下来,被丰满而富感性的嘴唇托个正着。
布拉格的迷宫把彷徨的卡夫卡困成了一场恶梦,最后这恶梦却回过头来,为这座黄金城加上了桂冠。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黄金巷”名字的由来,旨在表现布拉格这座城市有着童话般的色彩,稚气可掬,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B. 作者用七十克朗买了一幅布拉格的“漫画地图”,它用漫画的笔法替代了抽象的符号,生动而别有谐趣,作者为此很得意。
C. 卡夫卡是诞生于布拉格的作家,他痛苦压抑的一生及其伟大的文学成就,成为布拉格这座美丽而悲哀的黄金城的代表之一。
D. 作者选择“黄金巷”和“卡夫卡”来表现布拉格,既写出了其外在的灵动可爱,又写出了其悠久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可谓以点带面,巧妙而富有深意。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兴奋的游客探头探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客们置身黄金巷时的新鲜好奇,并从侧面表现出黄金巷的独特魅力。
B. 作者坐在古堡的尽头冥想,感觉恍若隔世,与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 文章用卡夫卡生前在布拉格的困境与今天他的画像遍布布拉格书店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布拉格人不能公正对待犹太人的讽刺与批判。
D. 本文写布拉格时,在客观表现的同时穿插了许多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使这座客观存在的城市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更具魅力。
8. 作者写布拉格,却着重笔墨描写了画中卡夫卡的形象,对此你如何理解?
9. 在阅读Ⅰ的材料一中,陈平原认为“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在阅读了余光中的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余光中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解读布拉格的呢?请结合相关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6. A  A项,“旨在表现布拉格这座城市有着童话般的色彩,稚气可掬,让人觉得可亲可爱”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二节“如今这些矮屋,有的漆成土红色,有的漆成淡黄、浅灰,蜷缩在斜覆的红瓦屋顶下,令人产生幻觉……墙壁的颜色又涂得稚气可掬,乃令人觉其可亲可爱,又有点不太现实”可知,“黄金巷”名字的由来并不能表现其稚气可掬,让人觉得可亲可爱,而是这些建筑物的变化,让人们觉得稚气可掬,乃令人觉其可亲可爱。

7. C  C项,“表达了作者对布拉格人不能公正对待犹太人的讽刺与批判”理解错误,由原文内容“这苦闷而焦虑的心灵在昼魇里徘徊梦游,一生都自困于布拉格的迷宫,直到末年,才因肺病死于维也纳近郊的疗养院”可知,作者并非对布拉格人的讽刺与批判,而是对他一生都自困于布拉格的迷宫的同情。

8. ①描写卡夫卡的画象,旨在表现出卡夫卡抑郁、感性、痛苦、纠结的性格;②布拉格独特的人文环境虽然带给卡夫卡痛苦,却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③卡夫卡的成就反过来又让布拉格更加辉煌,成为今天布拉格的骄傲;④作者如此着墨,旨在突出布拉格的文化底蕴。    
9. 示例:余光中是从“文学中的城市”这一角度来解读布拉格的。“文学中的城市”,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等内容,本文着重写了在这里诞生的名作家卡夫卡的生平、代表作及其今天在这个城市中的巨大影响:到处挂着的他的画像,与他有关的历史建筑遗存等,更写出了因卡夫卡而带给这座城市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种哀伤凝重的氛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维熙《男儿山》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黄河一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陕西省中考题)
余光中《变通的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饶了我的耳朵吧,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乡愁》ppt课件(18页)4
余光中《美文与杂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黄河一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余光中《万里长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望乡的牧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焚鹤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塔》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幽默的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娓娓与喋喋》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茱萸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春到齐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乡愁四韵》原文阅读
余光中《智慧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催魂铃》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乡愁》ppt课件28(23页)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乡愁》flash课件2
余光中《乡愁》ppt课件4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