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3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9-29


陈玲玲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2.收集家乡的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风物志。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掌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传统风俗,辩证看待这些传统风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传统风俗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三、教学重难点 
收集家乡传统风俗的资料和采访调查。 
四、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四人一小组设计一份访谈提纲,并利用课余时间选择收集记录的对象并完成提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你们,在这里有着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那我们了解家乡吗?今天我们一起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请让我们走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课前访谈任务反馈 
(展示设备: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仪) 
1.抽签选择3-5组成员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前期收集的对象和具体的表格内容。 
2.让其他组同学积极发表各自不同的补充和改进意见,共同完善和提升。 
(三)访谈记录表示例 
示例:春节习俗的调查研究  


(四)写作实践 
各组成员仿照示例将各自的访谈表格进行修改调整,当堂汇总修改意见! 
(五)课后作业 
整理归纳撰写风物志。 
风物志示例:《西村坊建筑志》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宁县一渡水西村坊村,该建筑群由廪生李昌富在清嘉庆年间创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会馆三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6218平方米。宗祠和会馆分别毁于1985年和1993年.现存住宅部分,面积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当有300余年历史了。 
这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气息的院落。住宅群坐东北朝西南,主体三纵三横排列,组成九座风格各异,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间相距为2米,用青一色鹅卵石铺成的梅花图案形的防滑路面作为通道,且与水沟纵横交错,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井然有序。 
建筑群雄伟古朴,座座飞檐翘角,画卉雕花,每座庭院外为卵石白粉花墙,内为木质结构,各院皆有精工石砌开井,每栋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纹图案雕饰,古香古色,令人赏心悦目。此建筑群规模之大,工艺之精为邵阳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古建筑艺术之上乘之作.西村坊的房子建造全部是用青石一块一块搭筑而成,没用任何水泥等粘合材料.内部的构造就更独特了,错综的回廊在院内比比皆是,屋通屋,房通房,内部就像一个大家庭全部汇集在一起,外部就更像一个大堡垒了,一条小溪围绕全村。据说,古时这样的建筑是了防止土匪及盗贼的入侵。 
西村坊古民居东北有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河上架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建的长21.6米、宽3.66米、高4.65米的三亭翘角飞檐、重檐悬山顶谢式风雨桥——回溪桥。该桥造型玲珑古朴,亦给风景如画的西村坊居民带来了画龙点睛的美感效应。 
如今,一渡水镇西村坊村正式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个沉寂数百年的小山村终于引起世人关注 

☆附录: 
1.拦街福,拦街福是浙江省温州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汤和庙会,汤和节是浙江省的汉族民俗节日。基本内容包括巡游和祭祖两部分。 
3.插香球,七月三十插地香·插香球(柚球) 
4.端午台阁,温州台阁,也叫作水上台阁、温州彩舫,汉族民俗文化之一,是温州传统历史独特的一种供观赏用的龙舟,即在龙舟基础上搭建亭台楼阁,一般设有三层,中亭高耸,用木材搭设,因形似亭台楼阁,故而得名,属温州独有的一种观赏用龙舟,有着强烈的地方性特色。端午节有“划台阁”的习俗。 
5.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6.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7.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午;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塘糕印壮元”这首温州民谣能更好诠释温州代表性的传统习俗! 
参考资料:《温州民俗》——叶大兵编著·海洋出版社(后附目录图片供参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5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4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ppt课件2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ppt课件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设计2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