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猴王出世》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3-23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作为略读课文的古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秘密,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01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古代白话文,所以在处理的时候,要关注“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将此课的着力点放在“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上,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重视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期望达到: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于古典白话文的殿堂,孩子们在学故事,更是在饮一杯语言的琼浆的效果。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让孩子们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孩子们圈圈画画,揣摩重点。又鉴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只能选取两个“点”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我试图用“以点带面”的策略,精讲部分精华,将更多发现的权利和空间,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迁移运用”。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领略经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路,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4.小结过渡。
    设计意图:全课由“阅读提示”楔入,因为“阅读提示”也是教材,就像课文、就像插图、就像注释、就像各式各样的课后思考题、练习题。课文要细读,其他教材也不能一扫而过、浮光掠影。实际上,小说的阅读除以“故事情节”为取向外,还存在另外两种取向,“人物形象”取向和“语言表达”取向。如:“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所体现的就是“人物形象”取向,而“作者是怎样写石猴成王的”则反映了“语言表达”取向。本课教学,将以“人物形象”取向为经,以“语言表达”取向为纬,故而设计此环节。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1、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3)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6)小结。
      设计意图:至此环节开始,以“故事情节”为取向的阅读模式落下帷幕,将要闪亮登场的是以“语言表达”为取向的课堂实践,品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而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教学主线则一以贯之。
   2、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4)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写在句子的边上。
    (5)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想以教师的“语文意识”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所谓“语文意识”,说白了就是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就是将阅读旨趣由“思想内容”进一步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的意识。同时设计了对比品读环节,因为只有比较,语言的张力才能被激活,语言的魅力才能得以彰显,语言的生命活力才会在比较中熠熠生辉!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领悟语言,最终要落实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否则,感悟到的东西往往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四)作业设计:
    选做题:
    1.开展语文活动,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课外积极地读《西游记》原著,准备在适当候举行一次讲《西游记》的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原著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非常自然地渗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顽皮可爱
     人:敢作敢为
     神:神通广大
     设计意图:猴王顽皮可爱是猴性的表现,敢作敢为又呈现出人性的一面,神通广大又体现了他神的力量,神性、猴性、人性,集于一身,“猴王”形象,自然神采飞扬,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我的点滴思考:
   1、古诗、古词、古代白话文小说、古代文言文,先后编入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中,说明古诗文的教学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可以分层进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并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小学生版本;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原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阅读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猴王出世》教案6
《猴王出世》ppt课件3
《猴王出世》ppt课件2
《猴王出世》作文缩写
《猴王出世》课堂实录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教案5
《猴王出世》教案4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3
《猴王出世》ppt课件1
《猴王出世》教案2
《猴王出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