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盘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时常充当情感的符号,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 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情节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当然,如同文学研究曾经 揭示的那样,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中有关林冲跌宕起伏 命运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因果关系。然而,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 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 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来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 导“文以载道’’或者'文以明道”。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 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和情感,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文学史可以证明,《青春之歌》《平 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 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中 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都让 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
由于情感的能量甚至比理性更具策动、号召和教化作用,许多作家更愿意利用文学汇聚积 极乐观的情感。许多时候,文学作品中情感领域的昂扬之气远远超过了严谨的理性分析。古代 社会等级森严,官官相护,尽管民众怨声载道,但是,理性分析并未带来希望的曙光。这时,文学 不仅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包公拯救苍生于水火,甚至召唤出一个超现实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搅得各路神仙寝食不宁。即使是令人绝望的悲剧,文学仍然能赋予某种特殊的情感抚慰,例如 《窦娥冤》。弱小而善良的窦娥屈打成招,被判斩首,尽管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