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朱以撒《古寺黄昏》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朱以撒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10-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煌煌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生机凭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僧人青鞋布衲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么。这种味道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来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弗去的世俗,无从清净可言,更无从作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夜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过的身心舒展。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迎受不断扑来的世务。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简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承传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积重难返,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余晖的投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的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10.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自然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对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
B. 寺庙格局千百年来重视平衡和中正,既表现出宗教的独特文化,也与它凝重和厚实的传统息息相关。
C. “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醉意里”,作者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展现了黄昏古寺的画意美。
D. 本人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不仅写出了作者对黄昏古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11. “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 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作者对此持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0.A “意在突出它的不清静”错,是突出它的基本朴实。
11.用意:总括上文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理解:①黄昏时分,人迹萧然,弗去了世俗,回归了清净,呈现出古寺苍老朴实的本色;②而人在黄昏时候,卸去了重负,身心得以舒展,心境获得安宁,呈现出自然、自在的本我。
12.作者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持否定态度。①寺庙的剥蚀与残损更能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②世人粉饰寺庙,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③寺庙殿堂也是艺术殿堂,补救不当,艺术性会日渐消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朱以撒《问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清风沉醉》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苍茫中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等待清洁》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天外之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低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烟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在风中长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洗手》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新年信笔》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脆弱》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以撒《渐渐》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