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老舍《抬头见喜》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老舍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6-1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抬头见喜
老 舍
对于时节,我向来不特别的注意。拿清明说吧,上坟烧纸不必非我去不可,又搭着不常住在家乡,所以每逢看见柳枝发青便晓得快到了清明,或者是已经过去。对重阳也是这样,生平没在九月九登过高,于是重阳和清明一样的没有多大作用。
端阳,中秋,新年,三个大节可不能这么马虎过去。即使我故意躲着它们,账条是不会忘记了我的。也奇怪,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不但来信,送账条,而且要找上门来!
设若专讲三节的热闹有趣那一面儿,我似乎是最喜爱中秋。我至少有三次喝醉是在中秋,酒入愁肠呀!这三次“非杨贵妃式”的醉酒我还都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在北平,好友卢嵩庵从柳泉居运来一坛子“竹叶青”。又约来两位朋友——内中有一位是不会喝的——大家就抄起茶碗来。坛子虽大,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月亮还没上来,坛子已空。干什么去呢?打牌玩吧。各拿出铜元百枚,第一把牌将立起来,不晓得——至今还不晓得——我怎么上了床。牌必是没打成,因为我一睁眼已经红日东升了。
第二次是在天津,和朱荫棠在同福楼吃饭,各饮绿茵陈二两。吃完饭,到一家茶肆去品茗。我朝窗坐着,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这回决不是酒的作用,毛病是在月亮。
第三次是在伦敦。那里的秋月是什么样子,我说不上来——也许根本没有月亮其物。中国工人俱乐部里有多人凑热闹,我和沈刚伯也去喝酒。我们俩喝了两瓶葡萄酒。酒是用葡萄还是葡萄叶儿酿的,不可得而知,反正价钱很便宜;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喝完,各自回寓所。一上公众汽车,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这回可不是月亮的毛病。
对于中秋,大致如此——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坏。就此打住。
至若端阳,似乎可有可无。
新年最热闹,也最没劲,我对它老是冷淡的。自从一记事儿起,家中就似乎很穷。爆竹总是听别人放,我们自己是静寂无哗。记得最真的是家中一张《王羲之换鹅》图。每逢除夕,母亲必把它从个神秘的地方找出来,挂在堂屋里。姑母就给说那个故事;到如今还不十分明白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只觉得“王羲之”三个字倒很响亮好听。后来入学,读了《兰亭序》,我告诉先生,王羲之是在我的家里。
中学的时期是最忧郁的,四五个新年中只记得一个,最凄凉的一个。那是头一次改用阳历,旧历的除夕必须回学校去,不准请假。姑母刚死两个多月,她和我们同住了三十年的样子。她有时候很厉害,但大体上说,她很爱我。哥哥当差,不能回来。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我在四点多钟回到家中,母亲并没有把“王羲之”找出来。吃过晚饭,我不能不告诉母亲了——我还得回校。她愣了半天,没说什么。
我慢慢地走出去,她跟着走到街门。摸着袋中的几个铜子,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时候,才走到学校。路上必是很热闹,可是我并没看见,我似乎失了感觉。到了学校,学监先生正在学监室门口站着。他先问我:“回来了?”我行了个礼。他点了点头,笑着叫了我一声:“你还回去吧。”这一笑,永远印在我心中。
我好象没走就又到了家,母亲正对着一枝红烛坐着呢。她的泪不轻易落,她又慈善又刚强。见我回来了,她脸上有了笑容,拿出一个细草纸包儿来:“给你买的杂拌儿,刚才一忙,也忘了给你。”母子好像有千言万语,只是没精神说。早早地就睡了。
中学毕业以后,新年,除了为还债着急,似乎已和我不发生关系。我在哪里,除夕便由我照管着哪里。别人都回家去过年,我老是早早关上门,在床上听着爆竹响。平日我也好吃个嘴儿,到了新年反倒想不起弄点什么吃,连酒也不喝。在爆竹稍静了些的时节,我老看见些过去的苦境。可是我既不落泪,也不狂歌,我只静静地躺着。躺着躺着,多处烛光在壁上幻出一个“抬头见喜”[注],那就快睡去了。
(有删节)
[注]抬头见喜:老北京人过年的风俗,原以残烛结穗在墙上的烛花投影取譬,现多指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等吉祥字样。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笔下的传统节日是矛盾的:既是喜庆之日,又是忧虑催债之时。这一领悟源于作者底层平民生活的深切体验。
B. 本文并未遵循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叙事,而是以节日为线索谋篇布局,结构自由开放,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C. 作者更喜欢中秋,是因为他所经历的中秋比新年热闹欢快得多,三次充满喜剧色彩的醉酒经历构成了作者对中秋的美好回忆。
D. “抬头见喜”既是在呼应文中的新年时节,又是对“我”的实际心境构成反讽和自嘲,使这篇散文的悲郁与戏谑达到自然浑成。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9. 老舍的语言风格以幽默见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体现其幽默的风格的。(6分)
 
 
 
 
答案:
7. C(作者并不是“更喜欢中秋”,中秋的醉酒是“酒入愁肠”而并非“美好回忆”,喜剧表面的背后仍是深切的悲哀和孤独)
8. ①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节,但这种热闹只属于他人;(1分)②作者与新年相关的记忆,只有亲人离世的悲伤,与母亲相依守岁的“凄凉”,因生活的贫瘠而被人催债的苦恼,(2分)并没有感受过新年的喜庆,他人的热闹反而更映衬了自身的凄凉,(3分)所以作者对新年冷淡,觉得没劲。(能够解释出“新年最热闹”属于他人,得1分;能够结合下文内容解释“我”严重的新年“冷淡”“没劲”,得2分,能够说明他人的热闹反衬“我”自身的“冷淡”,得3分)   
9. 幽默在本文中的主要体现:①反语的使用,如“一个无名之辈,到了三节会有许多人惦记着”;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使用,如“看见了一轮明月,我就吐了”“我的脚忽然长了眼睛,专找别人的脚尖去踩”;③自嘲,如“我们俩自古至今总没作过财主”;④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如“ 架不住茶碗一个劲进攻”等。(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原文内容分析1分,答满任意三点得满分。考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老舍《蜕》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无名高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老舍《狗之晨》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四世同堂》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老舍、许地山《落花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有了小孩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车夫老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老舍《住的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延庆零模)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我的母亲》pptx课件(28页)
老舍《何容何许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宗月大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老舍《小铃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恋》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储蓄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题)
老舍《讨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夏丹《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邻居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画像》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番表——在火车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我的母亲》表格式教案
老舍《民主世界》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人兽不分,忙之罪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北平陷落》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3
老舍《五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住的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鼓书艺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猫》同步练习
老舍《猫》课文原文阅读
老舍《有声电影》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全国卷(II)高考)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36页)
老舍《抓药》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吃莲花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省义乌市2017年中考题)
老舍《吃莲花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题)
老舍《眼镜》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槐树下的战争》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十年笔墨与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四世同堂》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老舍敌与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可爱的成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傅抱石先生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