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3-02


 
  一、锁定主题说“发愤”
  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浏览完课文后,请同学们把目光聚集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读读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
  (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看来同学们一读,就读出来了,你来读。
  生:“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句子?
  生:“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师:课文的最后一段就两句话,那么,哪一句话更能体现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呢?(师重读“发愤”)
  生(读):“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再指名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有哪些关键词映入我们的眼帘?
  生:前无古人。
  生:耗尽、毕生、心血。
  生:还有“生命”。
  师:思考一下,看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他的“发愤”。
  生:耗尽、毕生。
  师:耗尽了毕生的什么?
  生: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师:整合在一起,用一个词语来说。
  生:毕生的心血。
  师:毕生心血,好!还有哪一个词语?
  生:是他用生命写成。
  师: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就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个是毕生心血,一个是生命写成。(板书:毕生心血,生命写成)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词语。(师深情范读)
  生(读):毕生心血,生命写成。
  师:(再读)好,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这一句话中,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辛。(读)
  生:“这部前无古人的……生命写成的。”
  [点评:变序教学,抓关键词“发愤”,结果如何?“毕生心血,生命写成”就是最准确的注释。一说,一点,一读,一品,深情体味,掷地有声。] 
  二、析词赏句悟“发愤”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留下他“发愤”的痕迹?同学们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要做到“三用”:用眼去观察——找出课文当中关键性的语句;用心去思考——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用生命写成的”;还要善于用手书写——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把读书的心得,写在旁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批注”。(生默读课文)
  师:画出来了,可以轻轻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还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生轻声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如果你没有读完,还可以再读。(学生继续读书,照顾差异)
  师:“毕生”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毕生”就是一生。
  师:对于司马迁写《史记》来说,他的“毕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问题很简单,但我想听听你的见解。
  生:小时候开始的。
  师:那么,你们发现他小时候“发愤写《史记》”的痕迹了吗?
  生:有!
  师:那我找位同学读读看。
  生:“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师:受影响。
  生:“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师:他已经有很多的历史知识了,为什么还要四处游历呢?
  生:因为他想从老百姓那里得到更多的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
  生:他想亲自去见证一下书中所讲的是否正确。
  ……
  师: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陆游的一句诗“纸上……”
  生(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亲自考察。看来司马迁也非常明白亲自实践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他还四处游历——”(读)。
  生:还有,“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师:他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他喜欢历史,喜欢听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
  师:司马迁从小就怎么样?
  生:就把古代英雄的故事记在心里了。
  师:是的,后来,他把小时候听到的很多故事都融入到了他编写的《史记》当中。看来,司马迁从小就想写《史记》。
  [点评:“痕迹”一说,甚为模糊,但模糊远比精确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高年级学生,默读课文,进入文本,至为关键,“三用”恰是方法上的重要指导。“我想听听你的见解”,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将司马迁年轻时浓厚史学积淀的源头展示无余,司马迁的惊人成就,决非偶然。] 
  师:那么,司马迁真正写《史记》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非要写完这部史记不可呢?
  生:是父亲司马谈临终之时,他要完成父亲的嘱托。
  师:有个词语,“临终之时”,是指什么时间?
  生:快要死的时候。
  师:该怎么读?
  (生读这段话。)
  (齐读声音很洪亮。)
  师:同学们,一个临终的老人,他说话会是这样的吗?你们都摇头了,自由地读一下,感受一个临终的老人,他会怎么样说。
  (生读。指名读。)
  师(评价):知司马谈者,你也。陆游有一首《示儿》,“死去……”,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再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点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将诗《示儿》融入本段教学,同是生离死别,同是殷殷嘱托,写作史书成了司马迁的一种责任,书成之日,也必“告乃翁”。] 
  师:司马迁也是人呀,他也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爱好,他也有疲惫的时候,他也有厌倦的时候,但是,每当这个时候,司马迁总是想起父亲临终之时说过的这一段话。读——
  师: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师:司马迁牢记父亲对他说的这一段话。司马迁每天忙着研讨历史文献,看出他很专心。
  生:他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父亲对他说过的一段话。
  师:除此之外,透过这段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司马迁一定会写完史书的。
  生:“司马迁每天都忙着研读……的资料”,因为他只有把这些资料多读几遍,才能把史书写得更加真实、生动。
  师:把真实历史记录下来,这是司马迁父亲的嘱托,也是司马迁的历史责任,他要把历史真实地呈现在后人的面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画下来。
  (生自读。)
  师:读书最好自己读,自己读进去了,才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情。
  师:好,为什么说对司马迁来说是一场飞来横祸呢?
  生:因为,原来“司马迁……酷刑”。
  生:为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
  师:得罪了汉武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呀,既然不简单,那么,他碰到了什么麻烦?
  生:入狱受了酷刑。
  师:司马迁正因为得罪了汉武帝,才入狱受了酷刑。同学们知道吗?这种“酷刑”是当时刑罚中最严厉最残酷的一种,宫刑让司马迁心灵受到了摧残,肉体受到了摧残,让他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男人。这对司马迁来说,就是一场飞来横祸。如果放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与司马迁有同样的感受,读“司马迁悲愤交加……”。
  [点评:直面真实的历史,点破难以启齿的巨大耻辱,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司马迁的“悲愤交加”,感受到此时司马迁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 
  生:“司马迁悲愤交加……打消了这个念头。”
  师:他打消了什么念头?
  生:不去撞墙。
  师:再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士可杀,不可辱。”最终司马迁还是选择了活下来,他知道,活下来就可能写完这部《史记》。那么,在他打算活下来的这一刹那,他最先想到了什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课件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原文阅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同步练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实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课件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5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