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盛会》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1-29 |
州区第一小学
刘 瑜
《
草原上的盛会
》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写了蒙古族同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的时间地点以及盛况,表达了作者对蒙古族人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学习本文之前,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的形式,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引导学生理解“
蒙古族是
‘马背上的民族
’”的原因时,运用大量的图片来给学生提供直观上的感受。学生们在欣赏了蒙古族的骑马比赛时,赞叹声一片,我抓住时机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涨,纷纷举手交流,畅所欲言后进行朗读指导,朗读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二年级学生理解力、想象力都有限,精美适当的图片能给学生最直接的信息,并且学生能通过这种信息来更准确地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最终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英雄”“拿手本领”“身手不凡”“摸爬滚打”等词语的理解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说说同学、自己的拿手本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是谁?为什么?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进行发问,并适当地进行帮助,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在学习中也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我大胆取舍,课时特征明显。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我选取了四、五自然段为我本课时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那达慕”盛会中的活动,从课文主要写的摔跤比赛、骑马比赛活动中感受“那慕达”大会的盛况,激发对蒙古族的喜爱之情。改掉以前生怕哪个地方漏掉的习惯,不贪多,力求实实在在学好一个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形成一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学生的语文要转化为能力,唯一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进行训练,而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本节课的四字词语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二是句子练习。课堂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活跃了课堂。
学生能在学习阶段生成是好现象,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及时点拨,让学生心中有方向;当学生讨论交流偏移主题时,老师要及时用恰当的点拨把他们拉回主题。在这一方面,自己还很欠缺。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准确。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我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太单一。整节课的过渡语也不够简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正,多学习、勤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