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12-15 |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包括新疆在内的中亚史前考古的一系列重要发现,随着史前时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入,外来文化因素的不断输入对中国早期文明形成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而拓宽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視野。 首先是史前青铜之路概念的提出和确立。公元前四五千年,西亚和欧洲大多数地区的古代居民开始利用先进的青铜治铸技术制造大量青铜器。青铜治铸技术随着西方人群向东方的迁移,在距今4000年以前进入新疆,在东天山地区与东来的彩陶文化碰撞与融合,创新出了具有中国西北原始萨满文化特质的青铜器群。新疆东天山地区形成的青铜文化,很快向甘青地区传播,在甘青地区快速发展起来。学术界早就注意到偏居西北的甘青,史前青铜器群出现年代比中原早,冶铜技术发展到相当高度。针对这一现象,有的学者认为这里是中国早期青铜技术发展的孤岛,有的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它们的出現与史前东西文化交流有关中国西北系青铜器群形成后即向北向东传播。北向的一支,主要是沿着黄河,传播到长城地带和中国北方的其他地区,夏商之际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形成之始。东传的一支,很快进入华夏文明诞生的核心区晋南和豫西一带。 其次,是小麦的东传。中国北方传统上是粟类农作物种植区。至少从距今4000年的夏代 或更早的时候开始,北方黄河中下游区域,突然开始种植小麦,并快速普及,改变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结构。人工载培小麦的技术,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在西南亚,然后向四周传播。新疆罗布泊的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小河墓地以及东天山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在不迟于公元前2000年,新疆天山地区古代居民已经广泛种植小麦。中原地区突然在夏代或略早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当 | |
| 标题: |
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861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