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欧阳修《采桑子》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12-09


欧阳修《采桑子》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
    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这首词的特点。
三、预习内容
1.解释下列词语。
短棹:   逶迤:    琉璃:    涟漪:    掠岸飞:   
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
4.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课文提示】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
2.欧阳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4.《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四、课堂学习
1.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重点字句:垂柳阑干尽日风。
3.分析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竞读
【古诗翻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创作背景】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诗词简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五、拓展研读
下面这首词是作者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仔细阅读,完成诗词后面的练习。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欧阳修,字    ,号     ,又号      ,宋朝文学家、史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濛濛(      )  笙歌(   )  狼jí(   )  帘lóng(    )
3. 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狼籍残红          狼籍            
B.飞絮濛濛          濛濛            
C.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            
(2)全词以“             ”句统领全篇,赞美了西湖两种不同状态的美,即                       。从结构上说,上片写         ,通过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图景;下片写人事,词作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3)词以“好”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
(4)“群芳过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现“群芳过后”时节的词语有哪些?
(5)“西湖好”具体表现在哪里?(不要用词中的原句回答)
(6)“始觉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7)怎样理解“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描写的景象?
(8)从整首词看,哪一句是本词的纲领?
(9)最后一句写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
【资料链接】
上片写景物。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这几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人事。先写郊外景。“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写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就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能理解“狼籍残红”是“好”。最后两句,再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从句式上看,这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雨中衬托清寂气氛,又以双燕归来制造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与前面“游人去” 互为映对。
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残红狼籍,常人对此,觉得索然无味,而作者不但不伤感,反而有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的独到之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晏殊《浣溪沙》欧阳修《采桑子》练习题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15页)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ppt课件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mp3音频朗读
欧阳修《采桑子》mp3音频朗读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1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篇)
欧阳修《采桑子》学案
欧阳修《采桑子》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