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二年级上 >>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鹿柴》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11-07


  第一课时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2)(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3)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4)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5)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4.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jìn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
   2.“更上一层楼”这里表示“再、又”。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5.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
    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课件出示11)
   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
    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1.确定感情基调
   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诗。
    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
  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依:
     穷:
     目:
     鹳:
     欲: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开始练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白日_山尽,__入海流。
    欲_千里_,更上一_楼。
  2.带着动作将所学古诗背给家长听。
  3.为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

  参考答案:
  1.依黄河穷目层
  2.(自己设计合理的动作加入古诗里,合情合理即可)
  3.(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画上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  高瞻远瞩

              第二课时 鹿柴

  【教学目标】
   1.会写“返”“景”“照”3个生字,会读准“鹿”“柴”“苔”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素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1)
   2.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鹿柴,
    小朋友们鹿柴的风景怎么样?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曾来过这里,看到哪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板书:《鹿柴》)(课件出示2)
    齐读课题。
    在这里“柴”读zhài,是山寨的意思。
    指“鹿”,引到学生说出字的结构,给“鹿”组词。
   3.你们对王维有哪些了解?(生各抒己见)
    师补充介绍:王维。(课件出示3)
    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维,一起回到一千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那时的鹿柴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课件出示4)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3.开火车读。(课件出示5)
   4.点拨评价。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课件出示6)
   1.指名读,并作指导。
    练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激励评价)
   2.试着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空山上见不到人的踪影)
    练读:空山/不见/人
   3.“但”的意思?(只)“闻”的意思?(听)
   4.试着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只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课件出示7)在诗中我们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象,你还听到了什么?(人语)
    这个说话的声音大吗?(不大)
    声音不大为什么能听到呢?(那里“静”)通过能听到小的声音反衬出——(静)
    (板书:静)
  (二)品析“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课件出示8)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练读: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返景”是什么意思?(夕阳反照的光)
    “深林”是什么样的?(树很多,很高大)走在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
    还在诗中看到了什么?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返景)
   3.落日的余晖照在树林中,感觉很美。还照在了哪里?(青苔上)
    什么是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复”的意思?(又)
   4.试着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用“返景”来衬托鹿柴的暗(板书:暗)
   5.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
    请同学们看着这样美丽的深林晚景再读一读这首诗。(课件出示9)
    (师指导朗读)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1.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这首诗中他都画了什么呢?你从诗句中都看到了什么?
   2.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
  五、标划节奏,读背古诗
   1.对照大屏幕划出停顿。
   2.先试读,再指名,分组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3.同桌互背古诗。
  六、熟记笔顺,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诗中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返:
     景:
     照:
     鹿:
     柴:
     苔: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一读,组个词。
     返()景()照()鹿()
   2.解释加点词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但:______。闻:__。返景:__。
   3.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参考答案:
   1.返回景色照顾小鹿
   2.但:只。
    闻:听。
    返景:夕阳反照的光。
   3.(动作能够表达诗意即可,要求背的时候注意节奏、感情)

  板书设计:
                鹿柴
              静     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文诵读15首
《风娃娃》评课稿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4
《八角楼上》教学反思(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八》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案1
《八角楼上》知识点
《八角楼上》教案3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2
《八角楼上》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案3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五》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学参考资料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四》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课堂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二》知识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二》教案1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园地一》知识点
《树之歌》教案(3篇合集)
《树之歌》教案3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习作范文汇总
《雪孩子》教学设计5
《雪孩子》教案4
《雾在哪里》课堂实录片段
《雾在哪里》教案4
古诗二首之《敕勒歌》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