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古诗词阅读 >>
元好问《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7-18 出处:2018年江西省中考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6. D    7. D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故答案为D。
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在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作答。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据此,答案为D。
 
出处2018年江西省中考资料
1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018年江西省中考)
3 元好问《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4 《列子·说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5 古诗文积累(2018年江西省中考)
6 余光中《黄河一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7 陈从周《廊·亭·桥》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江西省中考)
8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2018年江西省中考)
9 201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教案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理解性默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音频朗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ppt课件2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ppt课件(14页)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ppt课件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晏几道《临江仙》ppt课件(57页)
徐昌图《临江仙》原文及译文
晏几道《临江仙》教案2
晏几道《临江仙》教案1
晏几道《临江仙》原文和译文
晏几道《临江仙》ppt课件1
晏几道《临江仙》ppt课件3
晏几道《临江仙》mp3音频朗读
《临江仙》教学设计2
临江仙(夜归临皋)研读
杨慎《临江仙》课堂实录
杨慎《临江仙》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ppt课件2
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晏幾道《临江仙》教案1
《临江仙》ppt课件(内含音频)
《临江仙》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