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2-26 |
学目标:
1、了解文中五位人物的生平。
2、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步骤:
一、了解文中五位人物的生平。
教师:
(一)石鲁
石鲁(1919 - 1982),原名冯玉珩,因崇拜石涛和鲁迅,遂改名石鲁。他在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5岁开始学画,20岁到陕北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曾编导过电影。一到陕北,他就被当地人民的淳朴﹑憨厚﹑勤劳﹑刻苦的性格迷住,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大量营养。解放后留在西安,担任美术领导工作,画了传世作品《古长城外》。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和西安美协一批志同道合的国画家,组织成立了“国画研究室”,对国画创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当时美术界称这些画家为“长安画派”。
美国一名收藏家称石鲁为“中国的凡高”。他是中国画坛上的怪杰,人们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
(二)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5年冬赴欧洲留学,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冬起,到1986年逝世以前,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
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这些论著和译作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朱光潜还写有《谈文学》等讨论文学写作和翻译技巧的论文集,以内容丰富、深入、切实、文笔流畅、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三)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四)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1907年 3月26日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9年12月 5日卒于北京。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回乡作小学教师,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科学校。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李可染善书法,喜搜求书帖,尤爱北碑。他的书法,得益于黄道周,亦得益于他的绘画修养。重结体的建筑性与神韵,态静而多姿致,刚劲、苍秀又温绚朴厚。
二、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师: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分析四位文化名人的优秀品质。
学生:默读、圈划、讨论、交流。
三、分析了解邓伟的品质,深化对作品主旨的把握。
教师:张艺谋在为邓伟的新书《我眼中的世界名人'邓伟日记》作序时写道:
“……但我似乎知道。邓伟为什么掉泪……看看邓伟拍的这些照片吧,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这么多叱咤风云的名人上他的镜头呢?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愿望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缺少愿望,缺的是实现它的意志和力量。我会永远记着雪山上那个顶风冒雪、艰难行走的身影,那个孤独的、执著的、小小的身影。这就是我的老同学、我的好兄弟邓伟,童心、痴迷、真诚不变的邓伟。”
学生:谈阅读作品后的感受。
课后反思:
对于内容涉及离学生较远的人物或事件的作品,在教学时常常因为学生对这些人物、事件的了解不够,因而教学效果欠佳。所以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对这些文化名人作一些了解,使他们对这些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形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