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六年级上《雪》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1-15


 教材简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这一点在阅读时需要细细体会。
  教学目标
   u能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v能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并分别说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w学会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u引入新课,阅读文章,扫清阅读障碍。
   v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两幅画面各自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

  欣赏歌曲——
  《我爱你塞北的雪》,引出“雪”的话题。
  再现雪景,激趣引读。
  为了帮助大家回忆,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
  同学们,去年的雪下得真大呀,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你的感受怎样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雪景吗?
  教师引读:是啊,我们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身觉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精彩世界吧。
  检查预习
  1、以“我所了解的鲁迅”为话题介绍鲁迅的相关生平事迹。学生随时补充其他同学的内容。
  2、学生查阅资料,简介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综合同学的发言后老师用投影给出较详细的资料。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一遍,告诉老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两个问题在前面的问题解决后再提出)学生读文章后思考,明确:描绘南方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区分在于第四小节的开头用了一个“但是”来转折;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u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本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南方的雪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学生读完文章后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明确:南方的雪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给作者的感觉是不能持久。从2、3小节相关地方能看出。
  v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你从这些地方能感到北方雪的个性吗?从作者对北方雪的称呼上你能判断出作者对北方雪的态度吗?
  学生深入思考后回答,多人回答、补充后明确: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从这里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作者称北方的雪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从这些称呼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老师及时板书)
  三读课文,结合背景探究主旨
  教师指导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记忆中故乡江南的雪景,从作者对孩子们堆雪人一段的描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理想中温暖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幅是现实中居处的朔方的雪景。从作者的描绘来看,表现作者对现实中搏击严寒的力与光的赞颂。说到这里老师很自然会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作者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同学们在刚才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引导同学思考,在生活当中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描绘某种景物,描写的景物一定会投入作者的感情,这种手法也叫“借景抒情”,再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请大家思考。
  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
  讨论后明确:作者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虽身处孤独却永不颓丧的伟大品格和战斗精神。(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不求统一答案。)
  体验拓展与延伸(四个选项任选其一)
  1 “你还记得雪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请对同学说一说。”
  2 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雪的描绘,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3 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4 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并朗读体会。
  总结:
  《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布置作业
  1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下节课检查。
  2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雪
                      鲁迅
         南方的雪景                北方的雪景
           ↓                    ↓
         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不能持久 但是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独立斗争
           ↓                    ↓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借景抒情)  现实中搏击严寒的光和力的赞颂

  主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虽身处孤独而永不颓丧的伟大人格和毫不退却的战斗精神。
  本节课以学生的阅读为主线,学生通过初读、再读、三读课文的方式一步步深入理解文章。每一遍读的要求不同,从整体感知到理解文章内容直至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探究的背景,学生的阅读才真正深入到文章的内部。这样通过“读”这根线就把本来十分艰涩深奥的文章的主旨读出来了。本节课实际上是对本文发表评论的一种方式。即是从探究文章主题的角度来谈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为教学后面的《《雪》四人谈》作了最好也是最直接的过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词语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写字表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2
《匆匆》说课稿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骑鹅旅行记》说课稿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2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藏戏》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腊八粥》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
六年级上《雪》教案1
六年级上《雪》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