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最是沧桑起风情》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2-22


9《最是沧桑起风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风情的含义
2、  学习作者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由作家到作品易引起阅读的兴趣﹞
迟子建,女,生于1964年2月27日,是我国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本文是作者出访国外的一篇随想
二、导读:
㈠感知内容。﹝训练提取信息能力﹞
问题一: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叙写了哪几次观看舞蹈表演的经历?(可以列表的形式填写表格)
要素:时间、地点、所观舞蹈、观者反应。
明确: 第一次: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剧院,夜晚观看桑巴舞表演,由开始的饶有兴味到渐渐有些审美疲劳,最后无精打采地垂下头。(4段)
 第二次:阿根廷一饭店夜晚,观看探戈表演,开始昏昏欲睡,三曲后感觉疲乏以至于耷拉脑袋……老者一曲终了,格外喜欢,起劲地拍着巴掌,不停地叫“棒”
老者下场,兴致顿减,呵欠连连,以致很没出息地打起了盹。(5——7段)
     第三次: 墨西哥城一家大剧院,观看墨西哥民族风情歌舞表演, 演出只到半场,我们访问团的人,大都打起了瞌睡。(8段)
小结:全文以“观看舞蹈”为线索,以时间为序先后叙写了作者三次在异国观看舞蹈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反应。
问题二:三次观舞经历作者独钟情于那一次呢?为什么?
 
明确:第二次“探戈先生”的探戈表演。
 在作者看来,桑巴是一场狂欢,狂欢会把人噎住,其他探戈表演者是被探戈操纵着表演,而只有“探戈老人”,可以驾驭着探戈表演。其他表演或因没有情节性而不吸引人或因不触及人的心灵而没有震撼力。“探戈老人”因为他骨子里生就的阅历让他能出神入化地演绎风情。因而他的表演能使人身心激荡。
问题三: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探戈先生”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析:1. 舞台忽然为之一亮,一个风度翩翩的老人携着舞伴上场了! ﹝概括句﹞(5段)
2.他看上去有七十岁了,中等个,四方脸,微微发福,满头银发,穿一套深灰色西装。﹝外貌描写﹞(6段)
 
3.他目光温和,似笑非笑,意味深长。他脸上的重重皱纹,像是鱼儿跃出水面后溅起的波痕,给人柔和、喜悦的感觉。﹝外貌描写﹞(6段)
 
4.他旋转起来轻灵如燕,气定神凝,完全不像-一个老人。他揽着舞伴,时松时紧,舞伴在他怀中,无疑就是一只放飞着的风筝,收放自如。他划过的舞步宛如一个个绽放的花瓣,舒展,飘洒。当这些花瓣剥落后,我们在花蒂,看到了他的优雅和柔情。﹝动作描写﹞(6段)
 
5. 一曲终了,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坐在我身旁的电影演员潘虹女士,也格外喜欢这个老者,我们俩起劲地拍着巴掌,不停地叫着:“老头太棒了,太棒了!” ﹝观众反应﹞(6段)
 
6.他的举手投足间,有一股说不出的韵味。他舞出的,分明是一泓清水,给人带来爽意,而他自己,就是掠过水面的清风。别人是被探戈操纵着而表演,只有他,驾驭着探戈,使这种舞蹈大放异彩! ﹝作者感受﹞(6段)
 
  7.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向我们介绍说,这个老者,是阿根廷著名的“探戈先生”,他是阿根廷十位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年轻时,就是赫赫有名的探戈舞者,他跳了大半辈子了。(7段)
明确:通过对老者的外貌描写表现其风度翩翩,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舞蹈轻灵清新,充满韵味,及观众的反应、作者的感受、大使馆参赞的介绍侧面烘托其舞技高超,对探戈艺术演绎的独到。﹝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以上多角度表现可以看出探戈先生是一位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舞技高超、充满柔情、对探戈有着独到表现力的老艺术家。
问题四:从探戈先生出神入化的探戈表演中,作者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慨?﹝用原文原句回答﹞
是阅历让他能出神入化地演绎风情啊。风情在他身上,是骨子里生就的,舞步不过是外化形式而已。而没有阅历的风情,如同没有发酵好的酒,会让人觉得寡淡无味的。看来,最是沧桑起风情啊!﹝卒章显志﹞
问题五: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时间使人沧桑,阅历使人成熟,时光沉积下来的才是精华,阅历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能使人的心灵变得丰满而细腻,使人能够更深切地体味生活。
问题六: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呢?
人生就如酒般越发酵才越有滋味。弹指须臾,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历史的长河遗忘了太多,吞没了太多,懂“风情”,更要懂得欣赏风情,“最是沧桑起风情。
问题六:开篇用大量的文字介绍桑巴舞的来历和表演,结尾处又提到观看墨西哥民族风情表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两者都有着地域风情,但是都舞者都没能演绎出风情,这与老者的表演
形成了对比,一个是标签似的、形式化的风情,另一个则是用生命演绎出的风情。
三、总结。
主旨: 文章通过叙写作者三次在异国观看舞蹈的经历,着力表现了一位对探戈艺术演绎独到的老艺术家,并由此生发出了对人生独到的见解。
四、写作特色:
1. 对比手法的运用。
         2.多角度表现人物。﹝外貌、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3.叙述、描写、议论结合。
         4.卒章显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最是沧桑起风情》ppt课件1
《最是沧桑起风情》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