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云南省 >>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1-15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的局限性
    中古时期,中国人和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他们开辟了从东亚到印度洋和东非之间的各条航线,包括从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15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强大的国家,郑和船队就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但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的远洋航行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也仅在印度洋海域,至多到中国而已。
    首先,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政治上的动因是主要的。这是因为在仍以自然经济立国的中国,没有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邻国视为番夷,对邻国主张宣化、怀柔政策,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起封建宗主国和臣属国的关系,只要邻国番邦岁岁来朝,歌功颂德,就满足了。其贸易交往实质上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如1411年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刺率540余人的庞大使团访问中国,明成祖按王礼接待,他们住在中国的开支不算,告别时,还赠送礼物和金银。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主要是宣诏封王授印,调解邻国间的纠纷,立碑颂德,送迎使节等,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吸引亚非国家向中国示好。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基于政治上的考虑,降低来自东南沿海的海盗、倭寇等政治势力的威胁,一方面对海外奉行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却对本国商人出海采取封禁政策,毁灭性地打击了正在兴旺发展的民间海上商业力量,严重影响了中国航海在海外的开拓。
其次,明朝命郑和下西洋,与海外互通有无,贸易目的也主要是为官府服务。明朝的远航是由政府组织的,海外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主要产品,珍宝类和动物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显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占第二位的是医药和香料,由于价格昂贵,只有统治阶级才享用得起;进口的布匹,虽属外国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然而明初中国的棉花种植也尚属大力发展阶段,棉织品使用并不普遍,进口的布匹可能因为价格不菲而未能落入普通居民手里。用中国精美的手工业品丝绸、瓷器,交换珠宝、珍禽等自然物品,不仅对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很小,反过来巩固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贸易方式,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方式在当时尽管赢得了邻国的拥护,却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明成祖去世后,就有大臣劝谏停止远航。1431年,明宣宗时郑和第七次远航,终成绝唱。
    活跃于印度洋海域的阿拉伯人,经济上比较依赖海上贸易,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性较强,但14、15世纪,阿拉伯各国尚未出现资本主义关系萌芽,阿拉伯人的商业没有国内的产业作为基础,没有建立海内外一体化贸易网络的必要,不像西欧基于国内手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基础,具有强烈的扩张特点。因此,阿拉伯的海外贸易也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很大影响。
(选自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全球海道大通和新旧大陆文化的交融》,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成祖曾以天朝上国自居,命令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为中国当时以自然经济立国,没有产生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求。
       B.明朝远航通过政府组织,自然海外的贸易控制在政府手中,进口的珍宝类、动物类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明显服务的对象就是统治阶级。
       C.明朝贸易方式完全违背了价值规律,使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有大臣反对远航,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则不同,于是成了绝唱。
       D.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介贸易,所得利润多用于封建性耗费,这是阿拉伯各国海外贸易的特点,对商品经济的促进没有太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两个方面,也就是政治动因和贸易目的来论证中国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政治动因是主要的。
       B.文章第二段举明成祖按王礼接待马六甲国王拜里迷苏刺率领的使团告别还赠送礼物、金银的例子,证明明朝贸易交往实质是以经济赠予为手段,达到邻国在政治上拥护自己的目的。
       C.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受限的原因,其中指出了中国人的远航给国家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中国和阿拉伯远航的局限性,二者平分笔墨,举例详实,具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5世界中国的郑和船队已具备了环球航行的能力,后来却偃旗息鼓了;阿拉伯人的远航虽然独立性较强,但也仅在印度洋海域。可见,中国人和阿拉伯人远航有局限性。
       B.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通过“贡赠”或“厚往而薄来”的形式,笼络邻国,建立相互关系,因为他

标题: 云南省曲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件大小: 32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甲卷)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2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云南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五次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甲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甲卷)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考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20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三诊高三一模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云南省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大理州2020届高三11月语文统测试题
云南省2020届高三备考语文检测卷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周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陆良县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摸底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楚雄州普洱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保山市2019届高三高考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陆良县2019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Ⅲ)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云南省2019届第一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云南省曲靖市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
云南省曲靖市2019届高三9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