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说课稿 >>
《红树林》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9-29


《红树林》说课设计

浑南一校:赵华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红树林》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与我校科研课题的整合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追求语文训练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红树林》就是基于遵循从“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这样的理念设计的。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说教材:

《红树林》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分析,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给文章提纯的能力,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给课文列提纲。同时,也使其它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训练。从语文课的情感性分析,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工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结合,水乳交融。《红树林》这篇文章在本单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与奇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第二课时安排一次以本篇课文写作方法为蓝本的作文指导)

渗透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说学情:

我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他们的见闻比较广。有一些孩子真的去过海南,亲眼见过红树林。这对于学习本课来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前两篇文章已带给孩子们太多的惊奇和震撼,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外他们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班级的bb平台“乐游园”上 也提供了很多有关的资料。“红树林”这一课题,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六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对红树林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会很浓。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以课前文化点心课上拓展和课后积累交流的形式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文化点心。

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充分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能够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词语; 

2.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    破难点; 

3.辅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4.   辅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为本课选择的教法是:

1、主题探究法。

2、情景教学法。 

教学流程:

设疑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设疑导入借助课件激发兴趣,设疑导入新课。 

导言设疑:“我们的家在宇宙中是最美的,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知道为什么吗?(百分之七十是海洋)(链接课件)

再提出“那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红树林的呢?”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这里我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二、初读感知

借助课件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然后借助课件出示读一读、写一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从而巩固了新知。 

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自己写出课文的提纲,组内交流汇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四个探究主题。 

(板书主题)(这个环节我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主题探究法”,根据这个方法,把课文内容分解成主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探究过程,进行语文工具性的实践训练。“主题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两种方法在授课的这两个环节中融会贯通,相互交织,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美、领悟美、体会美,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三、精读感悟

借助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主题一:远观红树林的美 
当学生探究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远看红树林感受到它的宏伟、壮丽引导学生抓住芳馨、婀娜、绚丽多姿理解红树林的美。同时课件出示:红树林的美丽画面,唤起学生赞美的情感,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再通过品味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句子。 

然后课件出示金钥匙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学习目的。 

探究主题二:

近赏红树林的幽静、神秘。  运用课件回顾刚才学过的方法自学剩下的部分。先通过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学时采用由“教”到“扶”再到“放”的过程,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学习,最后自学,渗透了精读课文的方法,突出重点。 

探究主题三:红树林“胎生”的繁殖特点。

这部分内容也是课文的一个难点。我注意让图文并茂的课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播放“红树林繁殖”的录像,让抽象的文字变得更直观,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适时点拨学生红树林默默奉献的品质,使主题四:红树林的精神的难点水到渠成,轻松的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探究主题四:红树林的精神

让学生品读文章,进一步体会红树林的可贵精神,同时学习作者的借物喻人的写法。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成功地驾驭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课件,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扫清所有障碍。 

四、拓展延伸

借助课件拓展延伸,实现“综合化”。 

请每位同学交流利用老师提供的网址下载的有关红树林专题中的资料,结合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以小组为研究单位,进行学习讨论。 

五、布置作业:环保中的忧思

教师过渡:(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的称号,它的生存不光是一道绮丽的景观,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在红树林的生长环境却令人担忧,


同学们,在这两个网址上向我们展示了红树林目前受到的危害,相信看到这两个网址上的介绍,你也会对红树林生存担忧。为了让这美丽的红树林风采永驻。就让我们写一篇——倡议书,为红树林呼唤个纯净美好的生存空间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红树林》ppt课件(20页)
《红树林》课文原文阅读
《红树林》课堂实录
《红树林》ppt课件4
《红树林》ppt课件3
《红树林》ppt课件2
《红树林》ppt课件1
《红树林》教学反思
《红树林》教案5
《红树林》教案4
《红树林》教案3
《红树林》教学设计2
《红树林》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