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下 >>
《挑山工》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4-23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挑山工》ppt课件4
《挑山工》ppt课件3
《挑山工》ppt课件2
《挑山工》ppt课件1
《挑山工》读后感
《挑山工》说课稿
《挑山工》教学实录
《挑山工》教案5
《挑山工》教案4
《挑山工》教学设计3
《挑山工》教案1
高中汉语第六课《挑山工》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