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去台湾接外婆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17课《我去台湾接外婆》。这是一首盼望祖国统一、盼望海峡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叙事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浓郁。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两岸人民的心声,体会人世间的真情。全诗共有四个小节,四节诗环环相扣,生动而真切地反映了海峡两岸的人民的共同的心声、强烈愿望,那就是“盼望祖国和平统一”。
学情分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本设计以学生朗读时的神情为突破口,询问学生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那么着急,为什么读得那么有感情,学生的回答就代表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对于同一首诗、同一节诗,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多元感受,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和相关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美好感情,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海峡两岸人民期盼回归地美好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台湾和大陆的风景名胜图片,向爸爸妈妈了解或上网查阅当地的风景名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还记得《姐妹岛》这篇课文吗?课文是怎么介绍台湾的?
2、如今,香港、澳门这两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都已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而台湾却依然流浪在外,孤零零地站在海的那边呼唤着自己的亲人。有个小朋友,她亲爱的外婆在几十年前就孤身去了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她是多么想念自己的外婆啊,今天,她就要到台湾去接外婆回来了,谁愿意陪她一起去。
3、板书课题:第17课,我去台湾接外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带小红帽子的汉字娃娃,并把这些生字的音节多拼读几遍。
2、指名当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哪个字形不容易记,有什么好办法?
3、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语言美
1、自由读第一、二小节诗,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诗,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着急的心情。
4、引读第二小节,体会去台湾路途遥远,历尽了千辛万苦。
5、同桌合作练读第三小节诗。
6、“我”都带外婆看了祖国的哪些好山河呢?(出示课件:三峡、峨眉图片。)
7、为什么外婆会泪花流呢?男生女生赛读第四小节,体会景色美和外婆的激动。
四、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可以参照板书练习背诵,可以做做动作。配上音乐学生齐背。
3、如果外婆回到了家乡,你还想带外婆去哪些地方看一看祖国的好山河呢?(课件欣赏万里长城、桂林山水、黄山、杭州西湖等美景)
4、我们的祖国处处秀丽,我们的家乡也不例外,想看看家乡的名胜古迹吗?
(课件欣赏:尧山昭平湖景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郏县三苏坟、叶县县衙、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汝州风穴寺、二郎山景区、湛河公园、鹰城广场等。)
5、仿照仿照课文第四小节那样向外婆介绍我们欣赏过的美景。
————美,————长,乐得外婆————。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下,你们可以搜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向外婆介绍,也可以整理自己游览祖国山河拍下的照片与同学交流或是把想要带外婆去的地方画下来。最后,让我们怀着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期盼心情,一起大声呼喊“台湾,你快回来吧!”
板书设计:
我去台湾接外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