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四跪慈母》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深情讲述许世友传奇人生,引入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聆听到的歌曲是电视剧《上将许世友》里的主题曲《说到做到》,该电视剧展现了许世友将军传奇的人生。
许世友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元勋。1905年他出生在河南新县许家洼一个贫苦家庭里,八岁到少林寺学艺,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人称“猛张飞”、“活李逵”。他一生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从没有打过败仗,曾八天夺济南。他忠勇豪放,性烈耿直,酒量过人,有“酒神”之称。他享年81岁,死后葬在大别山其母坟旁。
作为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同样感人的是他忠国孝母,对于母亲,将军一直保持着中国最传统的跪拜礼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许世友四跪慈母》就向我们展现了将军无限柔情的一面。根据刚才的介绍,你们也许会对将军产生一种别样的情怀,让我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题中,一起朗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 (指名回答)恩,真棒!我们就要有把长文章读短的概括能力。实际上课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聪明的你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时间的先后顺序)那好啊,你们就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快速的把课文分段,用双竖线划出来。
这个很容易划分的,有明显的时间提示。(1905年2月28日、1926年、一次和1932年的一天晚上)
三、重点探究文章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想把一篇文章真正的读懂,就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重点部分学习。下面我们就根据这几个问题去探究。
许世友向谁跪?他为什么要跪?你从每一次跪中体会到什么?
带着问题快速的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
2、探讨问题,重点理解内容
〓他一把从人贩子手里拉回么妹,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娘面前,哭着说:“娘,不能把幺妹送进火坑啊,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下跪的情况。他为什么要跪?
生:为了妹妹不被人贩子买走,他请求母亲将妹妹留下,向母亲跪下了。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回答重点句子。(出示)
师:这里是怎样写出他请求母亲的呢?应该抓住哪些关键地方或者词语来理解?(一把、拉、扑通一声跪、哭着)写到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师:简单的文字背后却有不简单的情感。你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对亲人的关心)
师小结。这句话写到了人物的动作、语言。这种对人物细节传神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许世友那种毫不犹豫对妹妹的手足之情一下子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那我们该怎样通过我们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情感呢?你们先自己揣摩一下,看看该怎样读好这一句话。
抽生检查,教师点拨评价。
(指导学生要读出那种坚定的语气。)以后我们就要把这种对人物细节的传神描写运用到作文中。
〓许世友惦念母亲,连夜赶回家,未及问候,便先双膝下脆道:“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
师:第二次他为什么跪?
生:知道母亲遭毒打。
师:那许世友听说母亲被抓后心情怎样?生答。
师:对,课文中用到了“怒火中烧”这个成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于是,(出示句子)一起朗读。他惦念母亲,连夜赶回家,未及问候,便先双膝下跪道:“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
师:自己参加革命,让母亲受连累,遭毒打,许世友心中是特别难受。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母亲的表现呢?找出相关的句子。(他们捆绑、毒打许母,逼问许世友的下落。许母咬紧牙,一个字不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伟大坚强的母亲。是啊,正是这样一位坚强伟大的母亲才造就了一位同样伟大的儿子。
〓他来到家门口,顿时呆住了:房屋已被烧光,残垣断壁间,搭起了两座低矮的草棚,许世友抓住母亲的手,哽咽地说:“娘,您老人家受苦了!”说着,便跪在母亲脚下。
师:我们来看看许世友的第三次下跪。他为什么而跪?
生:看见母亲生活艰难。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句子)理解“呆住了”。这是写他的神态的词语。这次他是抓住母亲的手,哽咽的说。孩子们,哽咽是什么意思?(不能痛快地出声哭,迫使泪水从嗓子倒灌进胃里。)请带着这种情感读。
〓在即将迈出大门的时候,许世友忽然转过身,流着泪喊道:“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便跪在地上,像是对母亲说话,又像是对天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说完,他站起来为母亲擦去眼泪,理理头发,毅然转过身,随部队走了。
师:第四跪是文中的重点。这一次他为什么跪?生答。
师:当他回家探亲与母亲分别时的那天,天还没有亮,许世友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就早早的在半夜里为儿子煮好了鸡蛋,可是他们却互相塞过去塞过来,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板书儿子孝母)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指这时候没有声音却胜过有声音。
师:这是一种什么声音?是母子俩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人间真情的声音,是感天动地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心疼儿子,儿子孝顺母亲。
临分别时,许世友先是轻轻地喊,可现在面对慈母时,是禁不住哭出声来,特别是当他迈出大门的时候,他是流着泪喊道,这时候,许世友的情感在一步步的升华。因为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我们在朗读时,就要读出这种情感变化。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你们要读出儿子说的话的三个层次。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伟大坚强的母亲,在儿子临别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尽孝只为我一个人,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心地善良,她想着更多的穷苦老百姓。老人的这句话体现出她的深明大义。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板书 母亲 深明大义)
在慈祥坚强伟大深明大义的母亲面前,做儿子的看似平常的一跪,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许多。(你们再读课题)这一跪是愧疚的跪,是心疼的跪,是尽孝的跪,是充满柔情的跪,是忠于革命事业的跪,(板书儿子忠国)是让人可歌可泣的跪。一个铮铮铁骨英雄男儿的孝子形象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难怪有人这样高度的评价将军(戎马倥偬肩负革命大事,忠心孝心尽在一跪之间。)
〓总结。是啊,母亲深明大义,儿子忠国孝母,这让人为之感动的跪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说说你对待亲人长辈父母,你孝敬过吗?(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我们不光要爱我们身边的人,还要爱自己的祖国。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推荐读《许世友将军》一书。
解放后,许世友还有著名的三跪
一跪:1949年,许世友作为司令员,不停地在战火中奔忙。家中的母亲生活十分艰难。将军只好让大儿子回家把年迈的母亲接到部队来住一段时间。当日思夜盼的母亲来到将军眼前时,许世友却呆住了——母亲头上的白发都快掉完了,腰身也直不起来了,饱经风霜的母亲老了……“娘!”将军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干瘦的手,当着100多名部下的面,“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抚摸着儿子,稍顷,老人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拉着儿子的手说:“快起来,一个司令员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向我下跪!”将军泣不成声地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就让我多跪一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母子俩就这样一个跪着,一个俯着身子,构成了一幅“孝子与慈母”的永恒雕塑。在场的干部战士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二跪:1959年秋,许世友思母心切,便向军区其他领导请了假,匆匆启程返家了。当许世友满怀喜悦的心情回到老家时,却见母亲的大门上挂着一把锁。乡亲们告诉他,母亲到山上砍柴去了。正说着,许母从对面的山坡上慢慢地走过来,背上背着一捆柴草。将军快步跑过去,接过柴草,当即跪倒在母亲面前:“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快起来,快起来,这么多乡亲都看着你呢,现在是新社会了,谁家还兴跪?” 母亲说着也掉下了眼泪。“孩子,你能出息成今天这个模样,你要感恩打仗时掩护你的乡亲、部队的领导、你手下那些士兵。要是那些士兵不冒死往前冲,你能打胜仗吗?”母亲接着说:“往后不要再给我下跪了,需要你感恩的人还多着呢!”将军这时才明白母亲的意思。许世友在家住了三天,临走时,再次央求母亲同他一起到城里去住。母亲还是那句老话:“清闲的日子我过不惯,我在家挺好。”在以后的岁月里,许世友除给母亲寄钱外,还委托当地大队党支部找了一名女孩照顾母亲。尽管如此,许世友仍还不放心,又把在部队工作的儿子许光调回新县老家,服侍奶奶。
三跪:1965年秋,将军正在海防前线视察工作,忽然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可他此刻重任在身,只好电告儿子许光,要他及时护送奶奶到南京治疗,自己完成公务后马上回南京。哪知道,还未等将军回到南京,母亲已与世长辞。后来他听到儿子说奶奶临终时还不停地呼唤着将军的乳名,年逾花甲的许世友听后泪如泉涌,悲痛欲绝,他在母亲的遗像前再次双膝下跪。
1979年10月,将军给长子写信说:“寄去50元,为我买一口棺材,我曾得到毛主席的批准,死后不火化,运回老家埋到你爷爷奶奶身边。”
1985年10月22日黄昏,一代名将许世友离开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遵照将军生前的遗愿,南京军区把将军安葬在大别山的怀抱,安葬在他父母身旁。终于实现了将军生前许给母亲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