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下雪的早晨》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31


《下雪的早晨》
一、新课导入:
师:雪,是大自然最壮美的景观。它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引出了多少优美的诗篇。诗人艾青把对生活的思考融进了《下雪的早晨》中。(出示课件1,板书题目:下雪的早晨)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洁白的雪让大地变得很美。
师:哦,你感受到了冰雪的魅力。
生:我喜欢夏天树林里的那个孩子。
生:我觉得那个孩子十分顽皮。
生:我感受到这个下雪的早晨十分宁静,作者想得很远很远。
生:我喜欢上了那个夏天的树林,景色优美,还有活泼的孩子在玩耍。(检查课前预习,利于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诗人艾青一起走进这下雪的早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
二、示标
学习目标:
1、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诗歌。
这个学习目标的设定,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上的三维目标,有对学生提出的目标的肯定,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及习惯的渗透。
三、导学新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声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出示课件3)
 2、学生读后自由交流。
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写出了下雪的早晨雪下得大,很静,也很白。
师:还有什么?
生:下雪的早晨雪下的大,还有个孩子。
生:写出了雪下的大,还写了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孩子在捉知了,手里还拿了一跟狗尾草,串了蚂蚱,还写出了诗人对他的思念。
生:我给他减减肥。写出了下雪的早晨,作者想起了夏日树林里的一个小孩子,那个孩子一个孩子在捉知了,手里还拿了串一金甲虫、蜻蜓和蚂蚱的狗尾草,作者很想念他。
师:再来减减肥。
生:......
(这样安排任务,让学生从整体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大致的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读了课文后印象的话。
 
师;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
生:有时间、人物、事件......
师生总结主要内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艾青想起了夏日树林里的男孩正在玩耍的情景。
这样做的目的是贯彻语文总——分——总的学习规律,强调学生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用教师的范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过渡;这个下雪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4)
四、品读课文
(一)自读提示:
阅读第一小节:
1、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在诗歌旁边记下你的感受。
2、试着读一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交给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检查阅读:
这是个怎样的早晨?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美丽?
生:“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变得粉妆玉砌,远远望去,山川、河流、房屋,像铺上了厚厚的白毯子,很美很美。
  师:你能把这样的感受放进诗句里,再读读吗?(指名读)
师:在大自然众多的儿女中,雪以她洁白晶莹的美貌、装点山河的神奇本领,赢得无数人的赞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雪的早晨,去感受冰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看课件5)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把你那一瞬间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谁来说说?
生:我看到一片银白,白茫茫的雪盖满了大地,我很想到雪地上痛快地打个滚。
生:我看到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鹅毛、像白色的蒲公英,又像飞舞着的玉蝴蝶。
师:你也深深地爱上了雪是吗?
生:我看到房屋戴上了白帽、树林披上了白袍、大地盖上了白毯,我仿佛来到了童话王国。师:好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啊!“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这简单的两行诗包含着诗人最浓烈的爱!我们来深情地赞颂雪吧!(齐读第三四行)
最后,齐读全文。
(先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再结合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样再去有感情的读文,学生就能把握好情感。)
过渡:在这美丽的宁静的早晨,在这个雪花飘飞的早晨,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作者的思绪飘到了很远很远。作者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第二小节。
(二)品读第二小节。
1、出示自读提示(课件6):自由阅读诗歌的第二小节,小组合作解决以下内容:
   1、在这个下雪的早晨,作者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2、交流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结合自学提示,小组解决以上问题。
3、检查读书情况。
(1)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说完整作者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师:哪些诗句在写这个孩子可爱的样子?
(指名读)真是个天真顽皮的孩子。(齐读)
生:还写了孩子在树林里捉知了、蚂蚱。
师:(板书“事”)哪些诗句在写呢?(指名读)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齐读)
3、师:诗句表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指黑板),在这里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诗句,好好读一读(板书“读”),读出美,读出生动,读出有趣。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板书“想”),再用自己的话再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板书“说”)
4、师: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生:我最喜欢描写树林景色这几句。我读给大家听。(……)走进树林,深深呼吸,我闻到了泥土的芳香。小草上、树叶上,闪烁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仔细听一听,知了——知了——这是充满生机的一幅图画。
师:夏天树林里这幅七彩画卷真是生机勃勃。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小孩手上的狗尾草。我想,这个小孩一定在茂密的草丛里寻找了很久才找到机灵的蚂蚱的。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猛地一扑,双手紧紧合起来,让蚂蚱成了他的俘虏!我想这样读这几句诗。(……)
师:这童年的一切啊,作者都记得很清。
师: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我在上课时想到了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
生:......
师: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谈,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诗人作者很怀念快乐的童年,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
(三)学习第三节
师: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
(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五、抒发情感,美文诵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六、习作引领
师:想一想,你觉得文章中这个小男可能是谁?为什么?(出示课件7)
生: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
生:是作者童年的小伙伴。
生:……
   出示课件7(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生:……
师:(出示课件8)因为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我们以后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这样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师: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展开联想,仿写诗歌。
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总评:
本节课按照我校倡导的“四边”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又不拘泥于模式的束缚,教者着意于灵活运用“四边”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制高点,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但是,目标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诗歌,完成的并不理想,处理的有些仓促,对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作者的情感上有些牵强。在学生回答时,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很多学生没有参与进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下雪的早晨》ppt课件(19页)
《下雪的早晨》教学反思(2篇)
《下雪的早晨》ppt课件3
《下雪的早晨》ppt课件2
《下雪的早晨》ppt课件1
《下雪的早晨》说课稿
艾青《下雪的早晨》课文原文阅读
《下雪的早晨》教案6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5
《下雪的早晨》教案4
《下雪的早晨》教案3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2
《下雪的早晨》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