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瑞雪图》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24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地认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
   2.学习书写“簌、籁”,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4.抓住描写雪后美景的语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谜语、诗歌《星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猜一猜?
  师:课件出示
  (谜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乱入梅花看不见。)
  师:雪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花很白!
  生2:雪花很多!
  生3:雪花很顽皮,很可爱!
  生4:我很喜欢雪花!……
  师:我和小朋友们一样也很喜欢雪花,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课本104页,走进《瑞雪图》,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有趣的儿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师生对话顺畅进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师:在同学们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教给同学们一个读书的“小窍门”呢?想不想看一看呢?
  生:想!
  师:课件出示“我的读书小窍门”
  我的读书小窍门:
  1.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书上标一标,画一画!
  看看谁最棒!
  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接读课文,随机处理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不错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好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新朋友,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好吗?
  出示字卡――“胶东半岛”,学生认读。
  师:胶东半岛就在我们山东省,谁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呢?
  生1:就是山东省地图上那个伸出来的地方。
  生2:就是山东省东部伸出来的那块岛屿。
  师:你们说得都对,寒流侵入后,胶东半岛变得什么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也遇上了一个拦路虎,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吧,出示字卡――“骤然”,学生认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生: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聚集”的“聚”,就是“骤”。
  师:对熟字加偏旁就是一个认字的好方法,“骤然”什么意思呢?
  生:一起回答道:“突然!”
  师:对,换个词语我们就理解它了。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用多种方法识字,既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能让学生感到易记易学,同时为解决课文的阅读夯实了基础。)
  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了,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在读课文时,这场雪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下得很大。
  生2:下雪前,天空乌云密布。
  生3:雪后树木变白了。
  生4:山川、河流、房屋也变白了。
  生5:下雪时,能听到雪下落的声音。
  生6:雪景太美了!……
  师:同学们不光课文读流利了,而且还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一样,课文既写了下雪时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写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1:我知道,是按雪前、下雪时、雪后的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 三)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所以同学们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才有个同学说树木变白了,你是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读懂的?
  生:从第四自然段。
  师:雪还让什么变白了,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表示白色的词语画出来。
  生:学生默读。
  师:谁来说说雪还让谁变白了?
  生1:山川、河流、树木、房屋
  生2:所有的都变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为什么从这句话能知道呢?
  生:“粉妆玉砌”就是用白粉和玉石做成的,所以万里江山用白粉玉石做成当然是白的了。
  师:大家听他说得多好呀,就像他说的一样,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美呀,你们小声地读一读,把你们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看近处……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师:这个句子我也很喜欢,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欢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生:自由朗读体会
  生1:不行,去掉之后就不美了
  生2:不行,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
  生3:不行,去掉之后读就不有趣了
  师:是呀,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多好呀!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其他的句子?
  生2:“一阵风吹来……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也突然之间很想读这个句子,大家可不可以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呀?
  生:听老师动情朗读
  师:现在小朋友说一说这个句子和刚才读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上一个句子是写树枝、树叶上的雪,这个句子写落下的雪花。
  生2:上一个句子中的雪不动,这个句子中的雪在动……
  师:是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把动的感觉读出来。
  生1:读
  师:他把动的感觉读出来了,谁再来读读。
  师:瞧,他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飞舞的雪花,五光十色的彩虹。谁还想读其他的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山川、河流、树木……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是呀,万里江山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的世界,多美呀,想不想去看看,教师出示本段文字的画面,学生配乐朗诵。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吧。
  生:推荐学生读。
  师:雪不光改变了万里江山,也改变了孩子们。刚才就有一个小朋友说,看到许多孩子们在雪地里又打又闹。小朋友们,你们在雪地玩过吗?
  生1:玩过,打过雪仗。
  生2:堆过雪人。
  生3:掷过雪球。
  师:当时什么感觉?
  生:异口同声,很高兴,很快乐。
  师: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师: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读资料。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会说(配乐)
  生1:啊,终于迎来了一场瑞雪,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生2:雪,你下吧,等明年丰收了孩子们就能吃饱饭了,他们一定感谢您的。
  生3:雪你快下吧,麦苗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等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为此,通过这一环节架设起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桥梁,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与本文的作者达到心灵相同。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学习写字,习得方法
  师:小朋友们是快乐的;农民伯伯是快乐的;我们也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既欣赏了雪后的美景,又和农民伯伯一起分享了丰收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再快乐地写几个字吧!
  师:出示“簌”和“籁”,大家认真观察,看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部首相同。
  生2:“簌”最后一部分是“欠”,“籁”最后一部分是“负”。
  生3:“籁”的笔画多,“簌”的笔画少。
  生4:“簌”表声音的字,“籁”不是表声音的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个字的笔顺好不好?
  师:多媒体演示两个字的笔顺。
  生:自由练习书写。
  师:巡视辅导(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师:根据情况点评学生书写的汉字。
  (设计意图:通过,认、写,引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巩固本课所学的容易混淆的生字。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意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瑞雪图》ppt课件(20页)
《瑞雪图》课文原文阅读
《瑞雪图》ppt课件3
《瑞雪图》ppt课件2
《瑞雪图》ppt课件1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教学设计6
《瑞雪图》教案5
《瑞雪图》教案4
《瑞雪图》教案3
《瑞雪图》教学设计2
《瑞雪图》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