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泰戈尔诗三首》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10-10


《泰戈尔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
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3、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四、教师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运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这句话,也许已勾起了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遐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真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二)作者介绍: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初读感知《金色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试划分节奏。
      提问:你觉得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学生讨论、交流:应该读得舒缓、深情。
2、教师范读。
(1)读准字音:
匿笑(nì)  沐浴(mù)  祷告(dǎo)  涟漪(lián)(yī)     淅沥 (xī)(lì)  熠熠(yì)  
诧异(chà) 栖息(qī)   姊妹 (zǐ)   瞳仁(tóng)       汲水(jí)       花毡(zhān)
(2)归纳总结: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天真、活泼的语调去读。
(3)集体有感情朗读《金色花》。
 
(四)品读《金色花》:
1、自由朗读《金色花》,思考诗歌写的是一个怎样一个孩子,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学生朗读,交流讨论:这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孩子。
      选取一些片段读一读,读出那种天真、活泼的语气,语速稍快,语调稍高扬。个别语段针对具体情况略作调整。
      例如:
①“孩子,你在哪里啊?”(着急)
②“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惊喜,责怪)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撒娇)
     学生个别朗读。
2、孩子和母亲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本诗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意。
3、小组合作,找一找表现母子深厚感情的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小组谈论、合作。
      例如:
①“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朗读时要读出那份深情,读出孩子的那份调皮。
     学生朗读。
②“我要悄悄地开放着花瓣儿,看着你工作。”——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
      此处表现孩子默默地守护着妈妈,那份温情朗读时也要能读出。
      学生朗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此处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词褒用。此处,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
     朗读时要能读出妈妈着急的心情和孩子调皮、淘气的语气。
     学生朗读。
(2)集体朗读相关段落。
 
(五)情感体悟:
1、“我”变成了金色花后,采用了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学生回答。
     明确:
     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小结:“我”躲在暗处,默默地守护着妈妈,默默地回报着对妈妈的爱。
2、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金色花?
     学生回答。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此处的金色花代表是孩子的纯洁、圣洁。
3、集体饱含深情地朗读《金色花》。
4、小结:
    《金色花》,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浓厚感情。
 
(六)布置作业:
      文中的母子情深是令人感动的,你一定也有和妈妈温馨甜蜜的时刻,此时此刻的你,如果也能变成某样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那份爱意?请以“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金色花》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母子情深图,除了这一篇,泰戈尔还有其他的诗歌表现母子情深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泰戈尔诗三首》中另外两首《告别》、《榕树》。
      集体有感情朗读《泰戈尔诗三首》。
 
(二)朗读《告别》《榕树》
1、学生朗读。
      提问:你觉得这两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
      学生讨论、交流:应该读得舒缓、深情。
2、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对重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
    《告别》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榕树》中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因此,《告别》一诗要能读出依依不舍之情,《榕树》一诗能读出思念之情,语调平缓,语速稍慢。
(2)集体有感情朗读《告别》、《榕树》
 
(三)诵读、品味全诗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告别》、《榕树》两首诗。
2、《告别》一诗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而《榕树》一诗则表现了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之情。请诗中找出能表现这情感的诗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朗读、交流。
      例如:
①“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孩子想象着,他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趁着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当妈妈清早伸出双臂要抱他的时候,却惊诧地发现孩子不见了。
      朗读要读出那种不舍之情,因此语调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朗读。
②“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诗人用儿童的心理,让那孩子变成清风,变成“涟漪”,变成清风是为了抚摸妈妈,变成涟漪是为了妈妈。
      此处对妈妈的那份不舍,全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了,而朗读时除了注意语调、语速外,还可对一些字词作重读处理,如“抚摸”、“吻了又吻”等。
      学生朗读。
③“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 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深夜,在母亲思念孩子不能成眠时,他会从群星里向母亲唱催眠曲;他要乘着月光偷偷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他还要变成一个梦儿,钻到母亲的睡眠深处与她相会;融化在节日的笛声里在母亲的心头震荡。
      同上面一句一样,此处对妈妈的那份不舍,也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了,而朗读时除了注意语调、语速外,也可对一些字词作重读处理,如“微语”、“笑声”、“闪进”等。
      学生朗读。
④“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祖”的意思。
      这里表现的是对故乡的难以忘怀,那份思念,因此在朗读时同样需要在语调上放低,语速上放缓。
      学生朗读。
⑤“他想做风,吹过你萧萧的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诗人把那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鸟儿”“鸭”,与那“榕树”须臾不离,表达了对“榕树”的依恋之情。
      这里与“榕树”的依恋之情更加浓郁,因此更应包含那份深情朗读。
      学生朗读。
3、集体有感情朗读相关段落。
 
(三)学习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这三首诗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作者用充满童真和童心的眼光和笔触向我们描绘了纯真、快乐的童年生活。
 
(三)比较阅读:冰心和泰戈尔的《纸船》
1、朗读全诗。
2、比较异同: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1)不同点:
① 冰心的《纸船》是诗歌,泰戈尔的《纸船》是散文诗。
② 两者表达的情感稍有不同,冰心的纸船承载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泰戈尔的纸船承载的是一个孤寂儿童渴望被人了解的心思和梦幻般的希望。
(2)相同点:
① 两首《纸船》都从虔诚的纸船写起,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是叠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是放纸船。“从不”与“每天”,一样的心意诚挚。
② 两首《纸船》都写了梦,泰戈尔是直接写我“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中有梦,非常别致;冰心是转换视角写“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遥想纸船进入母亲梦中,设想奇特。
3、朗读全诗。
 
(四)布置作业:
1、诵读《泰戈尔诗三首》。
2、阅读泰戈尔其他诗作,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第一次的茉莉花》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苏教版七年级上《泰戈尔诗三首》ppt课件3
泰戈尔《金色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泰戈尔诗三首》ppt课件2
《泰戈尔诗三首》学案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说课稿
泰戈尔诗三首之告别mp3音频朗读
苏教版《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教案1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