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骆驼赋》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20


  杨艳

    我说课的课题是《骆驼赋》,为初中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一课。
    《骆驼赋》是篇记叙文,讲述我国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柴达木时,在大风中迷了路,被迫放弃饥渴难忍又无限渴望生命的骆驼。到达据点后,驼工带着水返回寻找骆驼,牺牲在沙漠里。文章借物喻人,借赞美骆驼来赞美与它有相似精神的驼工、石油勘探队队员和石油建设工人。
    这么一篇情节简单文意很易把握的记叙文,怎么讲才能不流于表面,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的三个目标。
一、分析教材,力求突显新的教育理念。
    近几年初中的课本改革力度很大,以往是以文体为标准划分单元,侧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而现在以情感、思想等为标准划分单元,侧重于情感的影响和思想的培养。本册书就分为“生命的颂歌”、“风景无限”、“忧患与责任”、“艺术长廊”、“智慧的较量”和“抱负与志趣”六个单元。
    为什么课本做此改革?我想越来越多有远见的教育者发现了现代青少年情感和思想的缺失,有些青少年即使拥有很多知识,也不能健康愉快地生活,不能勤思考、多创造,不能 和谐地投入社会、奉献社会。自古就云:“文以载道”,语文学科具有“载道”的天生优势,它运用的是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母语,它是表情达意的最佳方式,它记录了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它更能形象地、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感染和启示。新的时代赋予了 “道”更广阔的内容。语文教学理应承担起“载道”的重任。课本的这一改革正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应通过“道”的传播,培养有情感有思想的人,而不是麻木的两脚书柜。
    《骆驼赋》划在“生命的颂歌”这一单元,所以我将教学目的之一定为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坚韧顽强,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分析形势,力求突显教材的示范作用
    中国特殊的现状决定了学生间的考试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在语文试题中,阅读题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拉开分数的重要的一题。我们不能只依赖于后期复习时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还在于我们日积月累的平时教学。课本所选的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训练材料,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我们应该借助课本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答题的方法。
    这一课,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物喻人表明人和物是有相同之处,抓住他们的相同之处,体会到文章的主旨,运用“主旨辐射”的答题方法,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所以我将第二教学目的设为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掌握“主旨辐射”的答题方法。
三、分析学生,力求突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这一课的教学面对的是初三的学生,在前面近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都是很不错的,给出一个问题他们可以完整而细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如果我进一步提出,请用简洁的话概括你的观点,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表达。翻看他们考试的答卷,在阅读题上往往不能全面简洁的做答。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刻不容缓。所以我的第三个教学目的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概括能力。

针对这三个教学目的,我将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引入
    介绍“沙漠之舟”骆驼,突出它们与人类的伙伴关系。这样引入一是调动学生兴趣,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为后文讲述这一感人的故事做铺垫。

二、学生阅读文章,简洁概括文章讲述的故事
    文章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这一过程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故事,为品味情感做准备。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概括,调动其主动性。老师到学生中去,指出概括不全面不简洁的地方。这种指导面向的学生更广,在培养概括能力上比点个别学生直接起来回答,效果要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分三小步骤:
1、从课题“骆驼赋”入手,“赋”是歌颂、赞美之意。文章歌颂赞美了骆驼的什么?让学生找出描写骆驼的段落,体会、概括。学生会自己找出3、10、11、17段,最后一起努力概括出赞美骆驼虽然饥渴难忍,精疲力竭,但仍坚韧顽强的前行的精神和肩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热切渴望。
2、提问:文章只是在赞美骆驼么?你认为还赞美了谁?
学生会很快答出赞美驼工,老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看25段,学生即会很快答出还赞美了石油勘探队队员和石油建设工人。而且会明白主要是赞美人。
3、提问:为什么命名为《骆驼赋》,而不是《驼工赋》或《石油工人赋》?
这一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老师在讲解时要突出物和人的相似之处,最后总结板书出: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骆驼和人都具有热爱生命、勤奋工作、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的精神和品质。借赞骆驼赞人,喻意深刻,含义深远。
    整个第三步是很关键的一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主旨和情感,理解了板书出来的话,其他很多问题都可用“主旨辐射”方式来回答。

四、解释“主旨辐射”答题方法,指导学生回答以下几题。
1、作者如何描写骆驼?描写骆驼的目的是什么?
    (写骆驼虽然饥渴难忍,精疲力竭,但仍坚韧顽强的前行。写骆驼是为后文赞美驼工和其他石油工人热爱生命、勤奋工作、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的精神和品质做铺垫。)
2、文章极力渲染沙漠恶劣的环境有何作用?
    (突出勘探队面临的困难,为后文写队长被迫舍弃骆驼和范介民冒死寻找骆驼作铺垫,促进情节发展,更能表现主人公义无反顾、英勇献身的精神。)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走来。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向我的心灵深处。”
    (骆驼顽强的生命意志和范介民关爱生命、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敬畏他们并永远记得他们。)
    以上这些题目的回答都可以依凭于第三步讨论出的主旨,表述时根据问法,略做改变即可。在完成这个步骤时,也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概括,培养其概括能力。
    这样做了指导后,学生就明白了,语文答题举一反三是很重要而且可行的,做笔记时不一定每个问题的答案都要依据老师的讲解全部记下来,而应该做更简洁更有效的笔记。经过实战练习,学生也对“主旨辐射”答题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对以后做阅读题是很有帮助的。

五、激活讨论:在当时两难的情况下,放弃骆驼是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热爱?如何理解范介民和队长的不同的做法?
    这一个步骤的设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针对的是教学目标一,文章中体现的对生命的热爱不是很显性,表面上看还有些矛盾,所以这个问题学生会讨论的很热烈而且有争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提出自己的观点,范介民和队长都是热爱生命的,他们不同的选择是因为两人肩负的责任不同,一个是驼工,照顾骆驼是他最直接的责任,一个是队长,肩负着整队人的生存安全和石油勘探的重任,必要时必须舍弃小范围的利益。这就将对生命的热爱提到一个高度,热爱的不仅是小我的生命,更是大我的生命。希望能通过这个分析给学生一点积极正确的人生引导。

    以上即为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教学方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斧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骆驼赋》ppt课件6
《骆驼赋》ppt课件5
《骆驼赋》教学反思(2)
《骆驼赋》教案5
《骆驼赋》教案4
《骆驼赋》导学案
《骆驼赋》读后感
《骆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驼赋》学案
肖复华《骆驼赋》原文阅读
《骆驼赋》ppt课件4
《骆驼赋》教学反思
《骆驼赋》教案3
《骆驼赋》教案2
鄂教版《骆驼赋》ppt课件3
《骆驼赋》ppt课件2
《骆驼赋》教案及练习
《骆驼赋》同步练习2
《骆驼赋》教学实录片断
《骆驼赋》ppt课件1
《骆驼赋》教案1
《骆驼赋》同步练习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