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课文说明
|
|
作者:小石潭 上传者:小石潭 日期:16-09-13 |
25《论语十则》
《论语》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体现孔子儒家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其蕴含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和社会伦理的基石,发挥着广泛的影响,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七年级我们已经学过《论语六则》,讲的主要是为学之道。本单元所选这十则内容更深一些,是儒家的修身之言,主要讲得是修身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散见于《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先进》《颜渊》等篇。
第一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说的是他自己对待别人、对待朋友和学习的态度,充满了一种积极而富有责任感的精神,可以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我修养。
第二则是孔子“以人为鉴”的态度。 “见贤思齐”看见德行优秀的就要想着向他看齐,是一种受激励求上进的心态。“见不贤而内自省”,是对照着“不贤”而反省自己,这样才会免于犯错误,这也是一种积极态度。
第三则是孔子对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的不加掩饰的赞美。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颜回能够接受一般人接受不了的清苦处境,而且能坚守内心,自得其乐,正印证了他心中有所追求,超越于常人的可贵品质。
第四则是孔子说的自己对待贫富的态度。他和颜回一样,不太看重物质,而更珍视内心的自在充实。因此,违背内心的原则的富贵,对于他而言就像浮云一样,不必在意。
第五则又是曾子的话,这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讲有追求的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人担负着的是推行“仁爱”的重大责任,奋斗直到死才可停止,这条路不可谓不任重道远。
第六则是孔子看到河流日夜奔流而发出的时光易逝的感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时光的珍视和努力把握有限人生的热切渴望。
第七则是孔子对人的志向的认识。将一个人的志向与三军的统帅作比,可见志向的影响力之大,确立志向的重要。
第八则,孔子主张“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德行,不促使别人形成不好的德行,这样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而小人正和君子相反。由此可知,孔子不仅要求人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反对那些袒护放纵行为不端者的人,说他们是成人之恶,是小人。”
第九则是孔子回答子贡发问的。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孔子认为,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于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第十则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话,讲的是仁体现在什么样的行动中。勤奋的学习,坚定的志向,求索的态度,都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是切问而近思呢?“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思远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仕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仕在其中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