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歌》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8-12 |
新疆的歌教案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学生通读课文。
二、组织学生研读《黑黑的眼睛》一节,导读题如下:
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初次听到伊犁人唱《黑黑的眼睛》的?他的感受如何?
明确:第1问,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工地。第2问,“令人心热如焚”,“让你一听就陷落在那里,痴醉在那里”。
2.伊犁民歌有什么特点?
明确:“更散漫,更缠绕,更辽阔,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抒不完的感情联结如环”。
3.同是一首《黑黑的眼睛》,哈里•艾迈德和司马义尔两人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明确:前者是“披肝沥胆”强烈地唱,后者是“刻骨铭心”温柔地唱。相同在于都在发自内心地抒情。
4.作者听这两人唱歌,都恰逢喝酒的时候,这是偶然吗?
明确:当然不是偶然。因为“喝酒和唱歌这二者,从声带医学的观点来看是互相排斥的;从情绪抒发的角度来看却是一致的”。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提出了什么疑问,又发出怎样的感慨,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明确:作者的疑问:有绿洲滋润心田,有好马和耐性克服道路遥远,既能歌善舞又豪爽幽默的“快乐的阿凡提的乡亲们”,为什么“却又有唱不完的‘黑黑的眼睛’的苦恋”?
作者的感慨:自己并非真的像所标榜的那样“颇有了解”,而不真正了解新疆,不了解维吾尔人的生活、语言、文字,是绝对唱不好《黑黑的眼睛》,也解不开为什么快乐的新疆人又有唱不完的苦恋这个谜。
第二课时
三 组织学生研读《阿娜尔姑丽》一节,导读题如下:
1.同是一首《阿娜尔姑丽》,电影插曲的歌词与民歌的歌词为什么有所不同?
明确:因为前者是从属与电影情节的,要为突出电影主题服务;后者是直接抒发演唱者的真情实感。
2.以《阿娜尔姑丽》为代表的南疆民歌有什么特点?
明确:《阿娜尔姑丽》为代表的南疆民歌的特点是“更具有节奏性”,更沉稳有力。
3.作者第一次听到《阿娜尔姑丽》的时候,有哪些感受?
明确:被歌者的热情深深打动,强烈吸引。(“她们的精力,她们的热情,她们的喉咙,似乎都有着无尽的蕴藏。”)
4.作者离开新疆后,回忆起新疆民歌,又有哪些感受?
明确:作者离开新疆后,回忆起新疆民歌,仍然激情澎湃,深受歌声传达出的热情与活力的鼓舞。(“想起这样的歌,能不为那股热流而心潮激荡么?”)
四 组织学生讨论课后练习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