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古典文学 >>古典散文 >>
古代十大父子对话场景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6-19


古代10大父子对话场景

周公-伯禽

【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

【译文】鲁公伯禽当初受封至鲁,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说:“为何如此迟晚?”伯禽说:“变其风俗,改其礼仪,要等服丧三年除服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因此迟了。”

太公受封于齐国,五个月后就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说:“为何如此迅速?”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间的仪节,一切从其风俗去做。”

等后来周公听说伯禽汇报政情很迟,叹息说:“唉!鲁国后代将要为齐国之臣了,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点评】伯禽以周礼治理鲁国,全用他父亲周公创设的礼乐制度,但是周公认为伯禽未能因地制宜,简化礼制。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国中,鲁国不强大,也不富裕,但是文化繁荣,较完整地继承了周王朝的礼乐文化,所以在鲁国出现了孔子这个文化巨人,孔子曾经说过:“吾从周。”

孔子-孔鲤

【原文】(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出处】《论语·季氏》

【译文】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里走过,孔子问:“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快步从庭院里走过,孔子问:“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孔鲤回去就学礼。

【点评】学习《诗经》有助于措辞文雅,学习“礼”有助于立身行事,人一生,特别在青少年时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从最基本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方面开始。

项梁-项羽

【原文】项籍(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点评】项羽幼小的时候,父亲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他的叔父项梁就代替了父亲的角色。就是这个略知兵法大意的项羽,后来成长为“战神”。我们要适当宽容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往往有大出息。

李斯-他的二儿子

【原文】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李斯出狱时,跟他的二儿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最终三族的人都被处死。

【点评】富贵中往往潜藏着不测之祸,大祸临头时,想做一个平安过日子的平民都不可能了。

司马谈-司马迁

【原文】太史公(司马谈)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司马谈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

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必定要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再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天下称道歌诵周公,说他能够论述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宣扬周、邵的风尚,通晓太王、王季的思虑,乃至于公刘的功业,并尊崇始祖后稷。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虽然驽笨,但我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

【点评】司马谈临终前要求他的儿子司马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记录历史的著作。司马迁能忍受屈辱的“腐刑”,不愿白白死去,也和父亲的遗命有关。凝结着父子两代人心血的皇皇巨著《史记》,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钟繇-钟毓、钟会

【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点评】一件小事反映出兄弟俩不同的个性。钟毓实在迂腐,即使偷盗也要讲究毕恭毕敬,礼数极其周到,由此可以看出钟毓的忠厚老实,不善于变通。钟毓终其一生,谨小慎微,殚精竭虑,尽忠晋朝,善始善终。而钟会却非常机智聪明,善于变通,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限制,应变如流。正是这样的性格,导致后来钟会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密谋造反,兵败被诛,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看来聪明也要有度,心眼太活,见异思迁,便会惹祸上身。性格决定命运,信然!

张苍梧-张凭之父-张凭

【原文】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

【出处】《世说新语·排调》

【译文】张苍梧是张凭的祖父,有一次他对张凭的父亲说:“我不如你。”张凭的父亲不明所以,张苍梧说:“你有个好儿子。”张凭当时只有几岁,他拱手说道:“爷爷,你怎么可以拿儿子来戏弄父亲呢?”

【点评】张苍梧大概是抱怨自己的儿子不成气候,于是揶揄他的儿子不如自己的孙子有出息,他的儿子确实不聪明,居然“未解所以”。但是张凭却听出了话外之音,“你怎么用儿子来戏弄父亲?”很有打抱不平的意思,并且解除了父亲的尴尬。古人父子之间很严肃,非正话不谈,但是祖孙无忌,互相之间可以开玩笑,所以张凭的那句话说得非常巧妙。

王安石-王雱pāng

【原文】安石与程颢语,雱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出,问父所言何事。曰:“以新法数为人所阻,故与程君议。”雱大言曰:“枭韩琦、富弼之头于市,则法行矣。”安石遽曰:“儿误矣。”

【出处】《宋史·王安石传》

【译文】王安石在客厅与程颢谈话,王雱头发蓬乱,如同囚犯,光着脚,拿着女人的帽子从内室出来,问父亲谈论什么事情。王安石说:“因为新法多次被人阻碍推行,所以与程先生商议。”王雱说狂话道:“砍下韩琦、富弼两人的头示众,新法就可以推行了。”王安石急忙喝道:“儿子你大错特错了!”

【点评】王安石个性峻烈,生活习惯异于常人,非常邋遢,几年不洗头不洗澡,他的妻子对他也是常常躲得远远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王雱生活习惯有他父亲的影子,年纪轻轻却才华盖世,只是更助长了他的狂妄,《宋史》中记载的这件事多存疑,但是从另一面反映了王雱那种傲慢而睥睨一世的精神状态。

朱元璋-朱标

【原文】及太后崩,帝(朱元璋)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朱标)谏曰:“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帝默然。明日,以棘杖委于地,名太子持而进。太子难之。

帝曰:“汝弗能持欤?使我运琢(拔除棘刺)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馀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

【出处】明·邓士龙《国朝典故·翦胜野闻》

【译文】马太后去世,朱元璋很伤心,诛杀大臣更加放肆暴虐。太子朱标劝说:“陛下杀戮太重,不合于天道。”朱元璋沉默不语。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有刺的木棒仍在地上,让太子拿给他。太子面露难色。

朱元璋说道:“你不敢把它拿起来吗?让我把上面的刺都拔掉了再给你,那不是很好吗?当前我所诛杀的,都是危害天下的人,把他们除掉对你的将来安全地坐天下,好处是很大的。”

【点评】朱元璋为了自己打的天下能有个好的继承人下了工夫,大肆诛杀功臣,在暴虐的父亲面前,朱标精神压力很大,终于早逝。朱元璋又让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为了年幼的朱允炆皇位的安全,又一次大力诛杀大臣,但是没想到他死后,是他的四儿子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权力从来都是双刃剑!

龚自珍-龚孝拱

【原文】只见他(龚孝拱)道貌庄严地端坐在书案上,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他一手握了一支朱笔,一手拿了一根戒尺,正要去举起那木主(去世先人的木制牌位,也叫神主),看见我进来,回着头问我道:“你来做什么?”

我笑着道:“我在外边听见哔拍哔拍的声音,我不晓得你在做什么,原来在这里敲神主!这神主是谁的?好端端的为甚要敲他?”他道:“这是我太爷的神主。”我骇然道:“老太爷的神主,怎么好打的呢?”

他道:“我的老子,不同别人的老子。我的老子,是个盗窃虚名的大人物。我虽瞧他不起,但是他的香火子孙遍地皆是,捧着他的热屁当香,学着他的丑态算媚。我现在要给他刻集子,看见里头很多不通的、欺人的、错误的,我要给他大大改削,免得贻误后学。从前他改我的文章,我挨了无数次的打。现在轮到我手里,一施一报,天道循环,我就请了他神主出来,遇着不通的敲一下,欺人的两下,错误的三下,也算小小报了我的宿仇。”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

【点评】小说家言,自然虚构的成分多。《孽海花》之前的笔记小说也多有记载龚孝拱敲打他的父亲龚自珍的神主牌位的事,都是以讹传讹。但是确实有敲打古人神主的先例,清代毛奇龄专门驳斥宋代大儒朱熹的著作,凡是看到他认为朱熹是错的地方,就用戒尺打朱熹的神主,而龚孝拱确实瞧不上他父亲的学问,曾经说过他的祖父是不通,他的父亲只是半通之类的话,并且龚孝拱确实对他父亲的留下的著作改动了一些。可能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这个传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关于父亲节的名言
有关《父亲节》对联
《父亲节》手抄报(15份)
父亲节自问的十个问题
十跪父母恩(含图)
关于父亲的作文(25页)
《父亲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父亲节》专题ppt课件2
《父亲节》专题ppt课件
父与子幽默笑话
父亲节主题班会课实录
父亲节祝福短信
父亲节搞笑短信
父亲节礼物
父亲节的由来
父亲节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