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动人的事》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5-05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动人的事》
【课前预习】
1.回顾初中所学过的课文中动人的情节。
2.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动人的故事。
3.探究一些能使文章更加动人的技法。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动人的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片段训练,让学生掌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动人的事。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
【评价任务】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掌握写“动人的事”的一些方法,增添动人的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人和事,能获得不少感受和体验,它们就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在记忆的脑海里。有的让你感觉到非常感动;有的让你感觉到非常后悔;有的让你感觉到非常惊喜;甚至有的让你感觉到非常悲伤……总有些让你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往事沉淀在心灵深处无法抹去,使你产生写作的冲动,你想写好它吗?那么,这节作文课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写一件动人的事。
师:近段时间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学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整组课文都很感人。
二、回顾经典,重温“动人的事”
在我们所学过的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打动了你?为什么?(学生略谈,教师相机点拨)
三、联系生活,理解“动人的事”
1.(明确何为“动人的事”)动人的事:印象最为深刻,最为与众不同的事。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有特点的、生动的事。
2.有重大震撼力的事能感动人,是不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就不能打动人呢?
生活中更多的是寻常小事,只要有特殊的感触、不一般的趣味,有特点的,写得好,也很动人。
请同学们寻找自认为动人的事,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在相互探讨后,确定一件较为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写成文章。也可以写不一定有趣但有意义的事,关键是抓住特点,能打动人。
(同桌间交流完后,让几个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想写的事。)
图片展示,引起共鸣:老师看到了生活中一些动人的瞬间,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这些图片。
1.父母之爱
2.生死不弃
3.美景如画
4.冷暖相依
5.援助之手
6.考场之外
四、方法引航,如何“以事动人”(通过一些例文,归纳一些写作方法)
(一)以“真实”动人
                                           妈妈回来了 郦思哲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2006年,一篇仅107字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引起语文界的热议。)同学们不禁要问,这篇作文凭什么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打动众多评委,获得这个大奖呢?
参与“冰心作文奖”点评的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语:“7岁孩子所写的一段话还算不上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孩子在‘说话',但作者就是以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
小结: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法】狄德罗
只有选取鲜活材料,大胆吐露真诚,力求事真,情真,理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真实可感。)
(二)以“细节”动人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最后一课》)
小结: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具体细腻的描写。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节能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本性和盘托出。我们通常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其实就是细节描写。提高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串联故事情节、渲染环境和营造结构。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可以以细节动人。)
(三)以“环境”动人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结: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可以以“景”动人。)
(四)以“曲折”动人
《最后一片叶子》
《阿长与〈山海经〉》
这两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何特点?(情节突转、欲扬先抑、曲折动人……)
小结:
南宋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都是行文要奇巧多变,曲折起伏跌宕,才能多姿多彩。只有内容生动,而且情节曲折,情感富于变化,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吸引人,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可以以“曲折”动人。)
(五)以“真情”动人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
2.有一次我听她这样祈祷,泪水突然汹涌,流湿了那个只让我回去时用的枕头。养母见我不说话,以为我困了,她说:“睡吧,我不念了。”
与许多文艺作品中那些深明大义的乃至大义灭亲的胸怀宽广的母亲形象相比,她是没法比的,她也就只配是我的养母吧。
养母,我的恩重如山的母亲,您没文化,而我如今身处在都市文化圈,却很难再见到您这样纯粹的人。(《养母》)
3.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地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猫的故事》)
小结: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依据文章所提供的具体情境,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要准确把握住抒情的时机、火候,要在非抒情不可,不抒情则难以表达主观情绪时才去运用。游离文章内容以外的抒情,常常显得别扭、生硬,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好。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可以以“真情”动人。)
五、思想碰撞,表达“动人的事”
请同学们把刚才自认为动人的事,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加以修改完善,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关键是抓住特点,能打动人。
【温馨提示】
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推选佳作
【例文展示】
1.出示例文,与学生交流,评价优缺点。
母亲转换阳光
星期天早上,初冬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
我抱出自己的被子,把它晾在绳子的左端,那里是阳光最好的位置。看着被子在阳光下惬意地享受日光浴,我觉得应该把母亲的被子也抱出来晒一下。抱出母亲那床棉被,我把它晾在绳子的右边。
等我因事外出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家里静悄悄的。忽然电话铃响了,是母亲:“我在菜市场,今天的鱼好像不新鲜,买点鸡肉吧?再买点你喜欢吃的烤鸭……”我不耐烦地说:“妈,您还有别的事吗?我累着呢。”母亲停了一会带着歉意说:“我出去时忘记收被子,你去收了吧。然后好好休息,我回去做饭。”
楼下的绳子上,我的被子摸上去热乎乎的,还留着太阳那温暖柔软的气息。可是,我的被子怎么跑到右边了?明明记得上午我把它晾在左边的,难道被子自己偷偷学会了“乾坤大挪移”?
看到天上笑眯眯的太阳,我恍然大悟:中午时分太阳转换了位置,一定是母亲把我的被子随着太阳也换了位置。一瞬间,我的心无比难过,僵硬地站在那里,慢慢的双眼湿润了……
在这个温暖的初冬的下午,抱着蓬松柔软的被子,我分明闻到了暖暖的阳光的味道,也嗅到了暖暖的母亲的味道……
2.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再修改,再读,再点评。
六、学过留痕,感悟“动人的事”
这节关于写件“动人的事”的作文指导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结束语:
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要想打动别人,就要先打动自己。很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能打动别人。感情真挚的作文,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你有了真切的心理体验,你的语言就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必能写出动人的事! 同学们,希望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借鉴,定能写出更动人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来谈论、探究这些课文或片段动人的原因,学生有据可依,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作者能够打动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说出例文及学过的课文动人的原因,及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但是,在实际的片段写作训练环节中,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效果不是很好,我觉得可以在“方法引航,如何以事动人”环节中,每讲解一种方法就进行简短的片段写作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运用训练,这样更有针对性,但时间上一定要把握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动人的事》ppt课件1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动人的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