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丝绸之路》教案5
作者:yesuifeng  上传者:yesuifeng  日期:16-04-09


2.丝绸之路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
2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教学后记: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地参与,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通过教学效果我觉得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学习的先导,在起始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课题质疑。由于同一课题具有多义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质,既可以这样考虑,也可以那样考虑,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课前搜集资料、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丝绸之路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感悟课文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反复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张骞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张骞与丝绸之路》教案1
《丝绸之路》说课稿2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丝绸之路》mp3音频朗读
五年级下《丝绸之路》ppt课件3
《丝绸之路》ppt课件2
《丝绸之路》ppt课件1
《丝绸之路》教案4
《丝绸之路》教案3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丝绸之路》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