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别云间》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2-28 出处: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


  《别云间》反思

作者:兰小红 

全诗共八句,章法承转自如,说明诗人心境坦然,视死如归。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战斗行踪,表现对家乡的眷眷之心。作者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周围地区,前后奋战三年,奔波不休,所以称“三年羁旅”。而归乡不久,就被捕入狱,又告别家乡去南京受审,所以说今日又“南冠”。“南冠”是诗中常典,后成为不忘家乡故国的“囚犯”的代称,暗含处境再险恶,也不忘家乡的隐衷。“又”字束发无限感慨,进日一别,永远也无再踏故土的可能了。

第二联紧接首联,所抒之情扩展到对整个国家败亡后的极度痛苦。眼看大好河山沦于异族之手,自己空有复国壮志,希望已十分渺茫,只有涕泪满襟。“无限”之泪,为我河山而垂,情不可抑,情不可禁。作者还化用前人诗句,寄寓了国恨家仇无处伸张的愤激之情。“谁言天地宽”,既然天地容不得志士抗争,那么还算什么宽广辽阔!用反问句式,能激起所有抗清志士的共鸣。

第三联表情达意深沉悲壮。“已知泉路近”,是说宁愿一死,决不屈膝求生,这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大义凛然,有着意贯长虹的浩然正气。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以下笔锋一转,“欲别故乡难”,又表达对故园父老乡亲命运的担心,对父母妻子难以割舍的柔情,这是儿女情长,却并非英雄气短,而是人性至情的切实体现,它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完美而丰满。

尾联卒章言志,显示诗人崇高的品质和不屈的斗志,情绪上造成全诗高潮。它紧承“欲别”句,言今日告别再当返乡,只能是魂魄归来和亲人重聚,又一次含蓄重申必死之决心和对故园的热恋。“灵旗”,借典指抗清旗帜,诗人期望家乡的亲人们,要继承遗愿高举抗清的大旗,自己就是化为魂魄也还要为抗清事业鼓劲加油,这信念执着而顽强。

出处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资料
1 《别云间》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梅岭三章》《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
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别云间》理解性默写
《别云间》知识点
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龙岩市质检题)
夏完淳《别云间》ppt课件(16页)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导学案
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别云间》ppt课件(22页)
《别云间》ppt课件3
《别云间》ppt课件2
《别云间》教案1
夏完淳《别云间》练习题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练习及答案
《别云间》flash朗读
《别云间》导学案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1
《别云间》原文和译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别云间》《醉花阴》教案1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夏完淳《别云间》mp3音频朗读
《别云间》课堂教学实录
《别云间》ppt课件1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别云间》《醉花阴》《水调歌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