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2-28


朱爱朝执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
   (教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电脑显示):
   1.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
   2.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首诗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
   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
   生:它押的是“ang”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
   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师:请你把这首诗的韵脚用“.”标记出来。
   师: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
   生: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
   (师板书:追寻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
   (师板书:为什么追寻。)
   师: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大家理解第一个问题。同学们要注意老师指导的步骤,学完后将学习方法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这一学习方法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第二节,理解“追寻什么”这一问题
   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的这些地方一定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放录像。)
   师: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生:诗人在追寻那段艰苦而美好的岁月。
   生:诗人在追寻伟人的革命足迹。
   生:诗人在追寻延安精神。
    (师板书:延安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刚才所看到的录像,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请自由发言。
   生:延安精神是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生: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延安精神是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但延安精神并不只包括这些,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让我们怀着对延安的一片深情,朗读第二节。
    (学生齐读。)
  三、归纳学习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呢?
    (电脑显示:1.自由朗读,找出主要问题;
          2.再读诗歌,找出关键词句;
          3.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进入情境。)
  四、学生自学第三至第六节,理解“为什么追寻”这一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弄懂“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一问题。老师还会给各组分发不同的练习题,请你们认真讨论,共同解答。
  练习一
   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2.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练习二
   讨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
  练习三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1.改句练习:
    1)请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你能用“只有……才……”造句,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3)你能用“因为……所以……”造句,也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吗?
   2.通过完成上述改句练习,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更好些?为什么?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理解了“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这个问题。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第三至第六节,请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女同学读第三节,男同学读第四节,全班齐读第五、六节。)
  五、学习第一节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延安精神。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因此,诗人把自己对延安的追寻比作什么呢?请女同学齐声告诉我。
    (女同学齐读第一节。)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二类教材中诗歌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
《延安,我把你追寻》读后感(3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基础知识练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延安,我把你追寻》同步练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3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3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2
《延安,我把你追寻》ppt课件1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3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