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就是成长 鞠欣蓓
“唉,芷兰的作息时间谁定的啊,活生生比小学多了四节课,非人哉!”,我合上刚赶完的英语学法,功力尽失,以虚脱的语气抱怨道。“军训完都一周了,你还没习惯啊,我早认命了。”刘奕含埋头于学法中,头也不回的回应道。其实,还真不是我夸大其词,小学时,一天总共六节课,4点多就放了学,可一到初中,就多了4节课,放学时连月亮都快落了。我无法接受的作息时间,再加上全然陌生的环境,使我对新的一切都充满了排斥和抗拒。总觉得与新同学的性格合不来,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以至于除了小学便认识的刘奕含之外一个朋友都没有,从未真正融入过这个集体。可渐渐地,一次又一次的偶然,让我感受到了班上同学的友谊和关心,而对于他们的帮助,却是以理所应当的神情答道:“我们是同学嘛。”慢慢地,我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渐渐融入了集体,和同学们一起赶作业,一起模仿黄老师的签名“偷渡”出校,一起在上课时偷偷下五子棋,一起“调戏”性格单纯老实的李武阳,一起被黄老师似笑非笑的表情吓得毛骨悚然。。。。。。或许在大人、老师看来“大逆不道”的事,却在无形中建立起了那种敢于把“把柄”交付给对方的“革命友谊”。而我,也不再一味地留恋过去、封闭自己,排斥着新的环境,而是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把握当下。
或许,这就是成长。
“汤嘉庆,你敢再那样叫你就死定了!”我暴跳如雷地边追边喊。“怎么了,您老人家的“芳名”别人取得我就叫不得?”汤嘉庆一边朝男厕所的方向狂奔,一边还不忘回应我的怒喝。我和汤嘉庆可真是冤家,我本身就属于“易燃易爆物品”,而他身上的“犯贱因子”异常活跃。偏巧他又坐在我前面,于是,每到下课。。。。。。就会发生上述的一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渐渐学会了淡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有时甚至还会一击致命的“反攻”——带着一脸温柔淑女的笑说:“你要再叫我‘猪背心’,我就把你的小名“兵兵”昭告天下!”久而久之,汤嘉庆倒也学乖了,不再一天到晚地找抽。而我,在面对别人的调侃、嘲笑时,也不再为这些无聊的话而生气,学会了泰然处之。
或许,这就是成长。
“梦梦,你说史地生政这四科老师为什么要上啊,还偏说什么实用,难道我买个菜需要背下七大洲四大洋吗?做个体检需要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吗?”我幽怨地看着根本不会背的地理提纲,对伍思梦抱怨道。而她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置一词。说起来,自打上了初中,陡然间增加的4科令我措手不及,左支右绌,好不容易把这一科知识点背完,另一科又上好几节课了。弄得都快期末了,没掌握的知识还有一大半,久而久之,我也学会了向身边的同学学习——伍思梦在复习时会把没掌握的知识点写在一张纸上,掌握了一个就在上面打一个勾;胡骞会在当天中午或晚上回家后就把新知识背下来;石珏彬会把所有的错题归纳在一个本子上,每逢大考小考便会拿出来复习。。。。。。一仔细观察,我才发现,这些平时看起来学得轻松的“学霸”,在背后,付出的努力、自身的毅力和自觉性,都比我们要多得多。而我也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成绩有了不小的提升。而我,也学会了别人好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对着成绩单自叹不如。
或许,这就是成长。
或许,成长没有演讲稿里说的那样神圣,也没有政治书里写的那样轻松,并不是励志书里所言的在大灾大难面前突然的领悟,而是在时间积淀下的积极的改变。成长并不华丽,也并不伟大;它由无数的生活片段累积而成,小到学会把毛巾叠好,大到总结学习方法使成绩突飞猛进。所有在人生的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中吸取的教训、养成的习惯、总结的经验、做出的改变;或许,这就是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