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简介
|
|
作者:姜戎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1-11 |
姜戎,原名吕嘉民,1946年4月出生,籍贯上海,生于北京。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后凭此作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2015年2月,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拍摄的电影版《狼图腾》上映,引发热议。
人物经历
1946年,姜戎出生于苏北根据地,父亲吕炳奎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建国后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母亲是知识分子,因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受伤致残。[4]
后来,父亲因工作需要调任北京,就任国家卫生部。姜戎跟随父亲迁居北京。
“文革”初期,姜戎在自己就读的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贴了第一张小字报,反对进驻学校的工作组。因为这张达一万多字的小字报,姜戎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三人反党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挨斗。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工作组撤出,姜戎和同学们成立了“革委会”,20岁时他就当上了“革委会副主任”。
1967年11月16日,“上山下乡”运动的前一年,21岁的姜戎和120名北京知青离开北京,奔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
1977年,姜戎曾经探访自己插队的锡林郭勒草场,整个草场,只剩下一块靠近边境的草场没有被破坏——它在边防公路外,文革时属于国防军事禁区,不让放牧开垦。
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
1979年4月,以较好的考试成绩以及一篇关于国家体制改革的论文,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于光远、苏绍智、张显扬的硕士研究生。
1983年姜戎进入北京一所高校执教,从此潜心研究学术。
《狼图腾》动笔于1998年,整个写作过程被他称为“核裂变”。在自己插队的经历和草原生活基础上,姜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游牧民族和农耕文化民族差异和融合的一己之见写进了《狼图腾》中。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姜戎以7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8年,《狼图腾》已经签下二十多种外文翻译合约。已经在海外出版了意大利文、日文、法文等七种外文版本。
主要作品
《狼图腾》,《小狼,小狼》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